| 第1輯 | |
| 專題研究 | |
| | 論孫中山的強國思想 / 林家有 | 1 |
| | 中國國民黨一大前後孫蔣關係研究 / 李吉奎 | 15 |
| | 孫中山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沈渭濱 | 35 |
| | 孫中山與上海金融界關係述論 / 吳景平 | 53 |
| | 最後的奮鬥:孫中山的國民會議主張 / 戴安鋼 | 78 |
| | 孫中山與上海幫會的關係及影響 / 郭緒印 | 94 |
| | 政治法統挪用與紀念日的演變:以孫中山"五五"就職紀念日為中心 / 陳蘊茜, 楊濤 | 108 |
| | 宋慶齡在德國 / 邵雍 | 125 |
| | 大革命失敗後的宋慶齡與鄧演達 / 朱玖琳 | 136 |
| 學術述評 | |
| | 宋慶齡研究回願與展望 / 盛永華 | 151 |
| 回憶口述 | |
| | 我家與宋慶齡的關系 / 高醇芳 | 165 |
| 檔案選編 | |
| | 上海交通大學檔案館藏宋慶齡致黎照寰夫婦函 | 193 |
| 海外譯文 | |
| | 鞋盒裡的中國來信(1913-1967) / 羅肖 | 277 |
| 史料輯存 | |
| | <申報>孫中山奉安史料匯編(上) / 任冉冉 | 331 |
| 第2輯 | |
| 專題研究 | |
| | 孫中山:推進中華文化近代轉型的第一人 / 沈渭濱 | 1 |
| | 歷史回眸-孫中山"聯俄""容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再審視 / 謝俊美 | 22 |
| | 另眼看孫中山,宋慶齡,蔣介石關係 / 邵銘煌 | 43 |
| | 近代上海城市對於宋慶齡的意義 / 熊月之 | 61 |
| | 宋慶齡與第三黨 / 李玉貞 | 71 |
| | 宋慶齡眼中的蔣介石 / 朱玖琳 | 103 |
| | 簡述宋慶齡在中國福利會推行"科學研究"的嘗試(1949-1966) / 任冉冉 | 125 |
| 學術述評 | |
| | 鍥而不捨,深化拓展-關於孫中山研究的淺見 / 張磊, 張萍 | 137 |
| | 兩岸盛會,共求新突破-"從孔子到孫中山-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學術"研討會綜述 / 黃明同 | 144 |
| | 上海孫中山故居藏書研究現狀述評與展望 / 郭驥 | 160 |
| 回憶口述 | |
| | 我所知道的宋慶齡的保姆李燕娥 / 周和康 | 172 |
| 檔案選編 | |
| | 宋慶齡與蘇聯駐華外交人員談話記錄(1942-1945) / 李玉貞 | 206 |
| | 中國福利會藏宋慶齡與愛潑斯坦等往來書信選擇 / 沈海平, 甘慶元, 魯平, 劉懿芳 | 221 |
| | 宋耀如海外書信選擇 / 黃亞平, 朱玖琳, 宋時娟 | 261 |
| 史料輯存 | |
| | 《申報》孫中山奉安史料匯編(中) / 任冉冉 | 298 |
| 第3輯 | |
| 專題研究 | |
| | 超越思維定勢-全面推進民國人物歷史研究 / 姜義華 | 1 |
| | 孫中山與辛亥革命 / 張磊, 張萍 | 5 |
| | 國際視野下的孫中山與辛亥革命-從學習美國到"以俄為師" / 李楊 | 36 |
| | 蘇聯顧問團與孫中山黃埔建軍事業的開創和發展 / 周興粱 | 55 |
| | 孫中山社會主義思想的特征-以其與蘇聯的差異為視角 / 安藤久美子 | 81 |
| | 論孫中山與中華文化近代轉型-兼論沈渭濱教授"轉型第一人"說商榷 / 關志鋼 | 95 |
| | 章太炎與辛亥革命-兼論孫中山是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當然領袖 / 謝俊美 | 107 |
| | 孫中山與中華革命黨飛行學校 / 孫娟娟 | 123 |
| | 宋慶齡:孫中山思想與事業的忠誠守護者 / 盛永華 | 137 |
| 讀檔札記 | |
| | 中國福利會藏英文檔案及價值 / 沈海平 | 160 |
| | 台灣地區藏宋慶齡檔案文獻及其價值 / 朱玖琳 | 196 |
| | 亞州歷史資料中心簡介-以孫中山,宋慶齡的日文史料為例 / 徐小洁 | 206 |
| 回憶口述 | |
| | 我親歷的《中國建設》創辦始末 / 魯平, 沈海平 | 211 |
| | 見微知著:回憶宋慶齡二三事 / 章開沅 | 228 |
| | 懷念宋慶齡 / 鄧廣殷 | 232 |
| 檔案選編 | |
| | 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宋慶齡英文檔案選譯 / 李玉貞 | 238 |
| | 杜克大學檔案館藏宋耀如檔案資料選譯 / 宋時娟, 王志鮮 | 251 |
| | 孫中山和宋慶齡:中國現代化的先驅-愛潑斯坦1986年11月在日本東京和神戶的演講 / 孟勝德 | 300 |
| 海外譯文 | |
| | 詹姆斯・伯克著《我的父親在中國》有關宋氏家族的記載 / 朱玖琳 | 329 |
| 史料輯存 | |
| | 《申報》孫中山奉安史料匯編(下) / 任冉冉 | 369 |
| 第4輯 | |
| 學術論壇 | |
| | 紀念中國人民的偉大女兒宋慶齡誕辰120周年 / 金冲及 | 001 |
| | 百年反思:辛亥革命歷史意義新議 / 劉學照 | 003 |
| 專題研究 | |
| | 重新審視蘇聯援助國民黨與孫中山聯俄容共-各有現實需要和條件底線的俄中兩黨聯盟 / 史知 | 011 |
| | 致公堂改堂為黨述論 / 陳昌福 | 046 |
| | 近代科學思想與孫中山 / 武上真理子, 金永哲 | 059 |
| | 孫中山<建國方略>撰述歷程 / 徐濤 | 083 |
| | 關於和田瑞-孫文、宋慶齡結婚誓約書中的見證人 / 久保田博子, 徐小潔 | 101 |
| 學術述評 | |
| | 台灣地區孫中山研究述評(1950-2012) / 周興樑 | 106 |
| 回憶口述 | |
| | 回憶孫中山宋慶齡對我家的關懷 / 林蓮芳口述, 孫娟娟整理 | 130 |
| | 無人能比的二姑 / 倪以信口述, 朱玖琳整理 | 134 |
| | 宋慶齡-我最尊敬的長者 / 米蜜口述, 沈海平整理 | 138 |
| | 國際和平獎金與職工宿舍 / 朱可常口述, 沈海平整理 | 143 |
| 檔案選編 | |
| | 宋慶齡與林達光、陳恕夫婦往來函 / 魯平, 劉懿芳 | 148 |
| | 上海市檔案館藏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警務處有關宋慶齡言論和行蹤的報告 / 朱玖琳, 徐世熙 | 198 |
| | 杜克大學檔案館藏宋耀如檔案資料選譯(英文錄入件) / 宋時捐 | 223 |
| 海外譯文 | |
| | 文森特.希恩著<個人的歷史>選譯 / 鄭培燕 | 265 |
| | 伊羅生著<重返中國>有關宋慶齡的記載 / 朱玖琳 | 307 |
| 史料輯存 | |
| | 天津<大公報>載孫中山北上史料匯編(上) / 葛培林 | 319 |
| 第5輯 | |
| 學術論壇 | |
| | 關於宋氏家族研究的幾點思考 / 姜義華 | 001 |
| 專題研究 | |
| | 孫中山與20世紀中國啟蒙運動 / 姜義華 | 005 |
| | 關於孫中山《挽劉道一》詩的幾個問題 / 周興樑 | 017 |
| | 郭泰祺與孫中山倫敦蒙難紀念室的創建-兼論孫中山倫敦蒙難事件在不同時期的政治意義 / 蔣耘 | 033 |
| | 宋慶齡在近代中國歷史關鍵時刻的幾次重大抉擇 / 盛永華 | 055 |
| | 宋慶齡等致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恢復孫中山“三大政策”案之提出 / 朱玖琳 | 073 |
| | 宋慶齡在中國救濟福利領域的貢獻與作用 / 沈海平 | 091 |
| | 宋慶齡對孫中山民生主義的理解、闡釋與實踐 / 邵雍 | 106 |
| 學術述評 | |
| | 《孫中山評傳》的出版與孫中山研究的未來 / 林家有 | 118 |
| 讀檔札記 | |
| | 宋慶齡與美國友人浦愛德:浦愛德檔案對研究宋慶齡的意義 / 王成志 | 126 |
| 回憶口述 | |
| | 永遠的懷念 / 史美芬 | 140 |
| | 二姑宋慶齡和我家 / 牛恩美 | 148 |
| | 我所知道的宋慶齡 / 黃浣碧 | 155 |
| 檔案選編 | |
| | 英國國家檔案館館藏關於邀請宋慶齡訪英的英國外交部檔案 / 鄭培燕 | 162 |
| | 上海市檔案館藏虹口宋氏老宅檔案選錄 / 邢建榕, 董婷婷 | 179 |
| | 上海市檔案館藏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警務處關於紀念孫中山活動情況的報告 / 朱玖琳, 徐世熙 | 227 |
| | 宋慶齡致牛恩美函(1962-1980) / 鄭培燕, 李純濤 | 257 |
| | “孫文發售債票案”檔案文獻及相關資料選編 / 劉傑 | 289 |
| 海外譯文 | |
| | 一位華人洋基佬的腳注-牛尚周1913至1917年的書信 / 牛康民 | 300 |
| | 《最後的女皇-蔣介石夫人和現代中國的誕生》選譯 / 宮潔菁 | 316 |
| 史料輯存 | |
| | 天津《大公報》載孫中山北上史料匯編(下) / 葛培林 | 327 |
| | 《申報》載宋母倪珪貞葬儀史料匯編 / 朱玖琳 | 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