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館事業的科學發展 | |
| | 圖書館的立命之本:超越、融合、共享、服務--《圖書館服務宣言》感悟 / 金中仁, 金敏婕, 唐章林 | 1 |
| | 關於公共圖書館科學發展的思考 / 王彩霞 | 8 |
| | 比較視野下的公共圖書館發展與現狀分析 / 趙益民 | 12 |
| | 聚力、延伸、創新圖書館發展:也談基層圖書館的科學發展 / 黃超鵬 | 24 |
| | 論中國圖書館學與西方圖書信息學(LIS)的實質性映射對應 / 肖勇 | 27 |
| | 傳統圖書館與虛擬圖書館的比較分析 / 藺繼紅, 敖雙捷 | 33 |
| | 有質量的知識信息服務:對圖書館服務可信賴性的理論分析 / 邱五芳 | 37 |
| | 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構建、發展及存在問題研究 / 彭飛 | 45 |
| | 論圖書館在Web2.0開放式虛擬學習社區中的定位 / 劉寶瑞, 劉岩 | 49 |
| | 當前我國內地佛教圖書館現狀調查及其科學發展研究 / 曾友和 | 54 |
| | 攸縣基層公共圖書館(室)的發展模式 / 蕭駿 | 61 |
| | 文化共享工程的長效機制研究:以河南為例 / 楊向明 | 65 |
| | 高校圖書館參與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探索: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參與社區文化建設調查 / 陳玉, 張獻鋒 | 71 |
| | "農家書屋"現狀分析與發展思考 / 馮建權, 洪寶瑚 | 75 |
| | "農家書屋"運行中的風險分析 / 彭寶珍 | 79 |
| | 低利用率文獻資源合作儲存的現實選擇及其理論基礎 / 倪代川, 趙伯興 | 84 |
| | 圖書館信息咨詢服務中的隱性知識管理策略研究 / 沈思, 賀秀英 | 90 |
| | 淺論網絡技術條件下地方社科院個性化情報服務 / 刁乃莉 | 95 |
| | 圖書館服務質量評價方法研究 / 徐冰 | 100 |
| | 國家數字圖書館讀者意見新特點 / 趙儉, 黎知謹, 王迎霞 | 106 |
| | 傳播學原則對圖書館講座的啟示 / 王祝康, 王寧遠 | 112 |
| | 創新服務模式 打造流動講壇:湖北省十堰市"十堰講壇"創建和發展的思考 / 祝東紅, 蔣芳 | 116 |
| | 重慶市"農村留守兒童閱讀需求"調查研究報告 / 吳小蕊, 王偉東, 王玲 | 120 |
| | 地方經濟的發展與公共圖書館讀者萎縮現狀淺析 / 李玉富 | 127 |
| | 圖書館員工作倦怠現狀研究:以227網絡樣本為例 / 劉方方 | 133 |
| | 高校圖書館青年館員職業滿意度研究 / 潘松華, 張智松 | 143 |
| | 基於文獻計量的"圖書館經費保障"研究綜述與思考 / 任家樂, 姜曉 | 150 |
| 信息素養與目錄學的數字化與大眾化 | |
| | 試論數字目錄學的歷史使命和未來發展 / 柯平, 曾偉忠 | 157 |
| | 21世紀我國數字目錄學的發展方向 / 王洋, 紀曉萍 | 165 |
| | 數字環境下書目權威控制研究與創新發展 / 王小全, 彭慧平 | 170 |
| | 網絡環境下目錄的分析 / 呂藝, 黃亮 | 176 |
| | 基於語義Web的信息檢索系統的構建 / 黃亮 | 182 |
| | 大學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與信息素養教育 / 盛興軍, 任樹懷 | 188 |
| | 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讀者使用情況之調查和分析 / 吳洪珺 | 197 |
| | 閱讀之經典與經典之閱讀:從北大、清華開列的經典閱讀書目說起 / 徐迅 | 201 |
| 《公共圖書館法》立法研究:重要問題與基本制度 | |
| | 印度公共圖書館法研究及其對我國公共圖書館立法的啟示 / 張麗 | 208 |
| | 數字資源的保存與版權法的變革:澳大利亞的立法與圖書館的實踐 / 翟建雄 | 215 |
| | 兩岸三地數字圖書館著作權對策實證分析 / 詹慶東, 張文德 | 231 |
| | 論學位論文與著作權保護 / 王楠, 李泓遐, 劉冰 | 236 |
| | 日本呈繳本制度研究及對中國圖書館立法的啟示 / 王薇 | 241 |
| | 紐約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研究 / 劉璇 | 248 |
| | 論刊發論文作者簡介與作者隱私權的沖突及調適 / 霍彩玲 | 253 |
| | 圖書館法立法效率的經濟學分析 / 金中仁, 楊萱, 成建權 | 259 |
| "公共圖書館服務標準"研究 | |
| | 以提高服務效益為核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標準初探 / 查婉玲 | 265 |
| | 英國公共圖書館服務規範體系研究 / 曹磊 | 269 |
| | 圖書館服務標準化與如何運用SMART原則 / 趙建爽 | 275 |
| | 專家咨詢法在構建公共圖書館網站信息服務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應用研究 / 朱雷, 張暢, 尹懷瓊 | 280 |
| | 圖書滯還費收取該設置上限嗎?:從"天價"滯還費現象引發的思考 / 樓健群 | 288 |
| 文獻編目領域的共建共享 | |
| | 從OCLC的發展探析我國聯合編目的國際化建設 / 朱亞玲, 金鐘春 | 292 |
| | 昆明呈貢大學城圖書館共建共享探微 / 劉東霞 | 298 |
| 不朽的圖書館精神:汶川地震與家園重建 | |
| | 不朽的圖書館精神:汶川大地震周年啟示錄 / 程歌, 繆衛星 | 303 |
| | 堅強 感恩 啟迪:5・12抗震救災中圖書館人的回顧與思考 / 廖先明, 張爾君 | 309 |
| | 愛在星空下成長:記張杰北斗星空慈善會汶川地震籌建圖書室之愛心行動 / 王桂雲 | 313 |
| | 地震震不垮綿陽圖書館服務 / 張爾君, 楊海濱 | 317 |
| | 阿師圖書館從5・12汶川特大地震中走來 / 余昕 | 321 |
| | 地震災區公共圖書館事業提速發展的大機遇 / 陳洋 | 325 |
| | 對5・12汶川特大地震後災區圖書館家園重建的思考 / 陳紅麗 | 328 |
| | 臺灣9・21地震災後鄉鎮圖書館的重建經驗及其啟示 / 馬先皇 | 331 |
| | 汶川地震中的圖書館危機應對網絡構建研究 / 燕輝 | 337 |
| | 對地震災區圖書館援助與志願服務長效機制的探討 / 諶纓 | 346 |
| | 從注目到注資:談如何吸引社會力量促災區圖書館恢復重建 / 鄧愛貞, 張英蘭 | 350 |
| 古籍保護、利用和服務 | |
| | 《古籍版本登記》著錄細則探微 / 張磊 | 355 |
| | 從口頭傳承談湘西民族古籍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 李鴻雁 | 360 |
| | 論地震災害後羌族古籍及研究史料的保護與重建 / 劉麗娜 | 366 |
| 多學科背景下的地方文獻研究 | |
| | 多學科背景下的地方文獻研究芻議 / 楊萌, 楊銳明 | 369 |
| | 多學科融合的地方文獻學學科創立的時機與條件 / 馮晴君 | 374 |
| | 地方文獻與檔案工作合作模式探究 / 張麗平, 劉穎 | 379 |
| | 中國地方志被世界圖書館收藏現狀及展望 / 馮東 | 383 |
| | 多學科背景下的地方文獻需求研究 / 陳亞召 | 390 |
| | 湘西地方文獻歷史演變軌跡初探 / 殷黎 | 394 |
| 其他 | |
| | 網絡環境下圖書館信息倫理問題研究 / 葛曉春 | 398 |
| | 圖書館精神與讀者權利博弈 / 陳韻如, 周建 | 403 |
| | 談高校圖書館館配市場的發展 / 陶惠華, 陶莉華 | 406 |
| | 高師院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的現狀與分析 / 肖乃菲 | 411 |
| | ILASII與ALEPH500流通模塊的比較研究 / 喬南 | 417 |
| | 公共圖書館隨書光盤管理新探 / 朱志偉 | 421 |
| | 基於OPAC讀者行為的知識發現探析 / 張煒, 洪霞 | 427 |
| | 信息檢索策略優化機制的實証研究:基於查新質量評價因素分析 / 黃瑞敏 | 433 |
| | 拓展圖書館服務職能的實踐探索:遼寧省圖書館創辦《領導幹部書架》的回顧與啟示 / 王榮國, 閻佳梅 | 439 |
| | 基於網絡營銷理論的圖書館信息服務 / 李印結, 吳躍偉 | 441 |
| | 國家圖書館"中國政府公開信息整合服務平台"建設實踐與思考 / 梁蕙瑋 | 446 |
| | 高校圖書館延伸服務的新視角:以上海戲劇學院圖書館為例 / 李歆, 王伯男 | 452 |
| | 農村圖書館(室)能為返鄉農民工做些什麼:基於當前全球金融危機下我國2000萬失業返鄉農民工現狀 / 李浩 | 456 |
| | 在社區圖書館中積極開展未成年人教育 打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區樂園 / 陳婧 | 461 |
| | 當前小學生閱讀傾向調研與思考 / 顧惠冬 | 467 |
| | 大學生網絡閱讀文化負效應及其教育路徑 / 吳慧華, 劉泉峰 | 472 |
| | 經典文學閱讀困境之分析:基於單一闡釋模式下的文化現象及對策 / 楊祖逵 | 478 |
| | 王引之《經傳釋詞》編撰思想述論 / 趙宣, 單殿元 | 482 |
| | 從"首圖講壇"談圖書館講座宣傳策略 / 朱亮 | 487 |
| | 建設高校節約型圖書館 全面提高辦館效益 / 田桂蘭 | 491 |
| | 公共圖書館志願者服務管理的探討 / 洪文梅 | 495 |
| | 風險社會圖書館防災減災體系的構建 / 劉懿 | 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