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輯 | |
| 世界史學科學體系探討 | |
| | 世界史與學科發展 / 李世安 | 3 |
| | "全球史觀"和世界史學的重建 / 王瑋 | 12 |
| | 全球史中的中國史 / 張偉偉 | 25 |
| 國際關係史 | |
| |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解密文件與歐亞冷戰史研究 / 崔丕 | 47 |
| | 略論美國對朝鮮戰爭政策的轉變 / 趙學功 | 62 |
| | 簡論日.俄爭奪千島群島與庫頁島 / 王春良 | 78 |
| | 1917-1991年日蘇關係史的主要特徵 / 李凡 | 94 |
| | "中俄天津條約"簽訂前俄國東正教駐北京傳教士團宗教活動分析 / 肖玉秋 | 107 |
| | 尼克松的中國觀:冷戰背景下的思想軌跡 / 何慧 | 124 |
| 地區國別史 | |
| | 對道格拉斯.諾思的產權論的再認識 / 王加豐 | 141 |
| | 洛克思想對美國人戰爭與和平觀的影響 / 王立新 | 152 |
| | 19世紀的歐洲治理體制:歷史考察及其相關思考 / 吳志成 | 163 |
| | 導入績效主義:日本企業雇用體制創新 / 楊棟梁, 張玉來 | 177 |
| | 從姓名看中日家族的血緣性與社會性 / 李卓 | 187 |
| | 俄羅斯外交取向的歷史文化傳統思考 / 張建華 | 201 |
| | 20世紀拉丁美洲經濟發展的特點 / 韓琦 | 220 |
| | 新中國成立前後美商在華經商態度的變化:上海"大美晚報"事件個案研計究 / 袁靖 | 235 |
| 博士生論壇 | |
| | 羅斯托,現代化理論與冷戰 / 梁志 | 253 |
| | 英王在殖民地形象的改變與北美獨立意識的形成 / 雷芳 | 266 |
| | 美國聯邦儲備體系充滿矛盾的草創年代:1913-1929年防止證券投機的失敗 / 王書麗 | 280 |
| 綜評,書評 | |
| | 英美學者對蘇聯解體原因研究述評 / 張在虎, 房鎧, 高龍彬 | 295 |
| | 從史學視角研究日本政黨政治:讀"戰後日本政黨政治"有感 / 徐萬勝 | 310 |
| 第三輯 | |
| | 關於我國現代化研究的幾個問題 / 錢乘旦 | 3 |
| | 關於現代農業發展的兩個理論問題 / 董正華 | 9 |
| | 關於現代化問題的再思考 / 黃民興 | 28 |
| | 現代化進程的性質及其歷史視野:對"內因-外因"分析模式的反思 / 尹保雲 | 42 |
| | 西方現代化的古典淵源雛議 / 楊巨平 | 65 |
| | 從發展的角度重新評價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 陳曉律 | 77 |
| | 16-18世紀應國憲制和憲制思想演進 / 閻照祥 | 100 |
| | 重新審視德義志帝國的現代化:兼談現代化理論的局限性 / 景德祥 | 116 |
| | 俄羅斯村社文化及其民族特性 / 金雁 | 122 |
| | 20世紀美國大都市區管理模式研究的幾次重大轉變 / 王旭 | 140 |
| | 家族倫理在日本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兼談對中國家族倫理的反思 / 李卓 | 153 |
| | 發展中國現代化的條件與發展模式研究 / 沐濤 | 165 |
| | 從經濟安全視角看拉美現代化模式選擇 / 吳洪英 | 176 |
| | 拉美現代化進程:吉諾.赫爾馬尼和他對拉美現代化的研究 / 韓琦 | 189 |
| | 上海金融現代歷史進程的若干思考 / 吳景平 | 202 |
| | 中國留學生的發展歷程及其與現代化進程的關係 / 李喜所 | 216 |
| | 中日早期留學差異論析 / 趙德宇 | 227 |
| 國際關係史.地區國別史 | |
| | 簡論1905-1917年日俄在遠東的爭奪 / 王春良 | 243 |
| | 朝鮮戰爭與日本政府的對策 / 林曉光, 孫輝 | 264 |
| | 約翰遜政府的"淡水和平"計劃 / 杜娟 | 282 |
| | 早期工業化進程中的美國婦女 / 孫晨旭 | 292 |
| 綜述 | |
| | "世界現代化進程研究高層論壇"會議綜述 / 鄭瑋 | 307 |
| 第四輯 | |
| 世界史學科體系探討 | |
| | 從民族國家歷史到跨國史:歷史研究的新取向 / 入江昭 | 1 |
| | 論世界近現代史學科體系的建設 / 許永璋, 于兆興 | 15 |
| | 無中心論與全球史:紀念弗蘭克教授 / 張偉偉 | 31 |
| 外國經濟史 | |
| | 世界經濟史的時空結構與邏輯演進 / 高德步 | 43 |
| | 文化傳統與東西方社會經濟發展道路:艾夫納.格瑞夫的歷史比較制度分析 / 韓毅 | 56 |
| | 19世紀德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發展經濟學解釋 / 馬穎 | 71 |
| | 日本明治政府與市場制度變遷 / 車維漢 | 85 |
| | 創新經濟學視角下的日本製造業發展研究的新發展 / 李毅 | 98 |
| | 跨國公司與拉丁美洲的經濟發展:拉美依附論學者的觀點 / 韓琦 | 111 |
| | 哥倫比亞咖啡經濟與早期工業化 / 王萍 | 128 |
| 國際關係史 | |
| | 美國外交傳統形成及其影響的文化 / 王曉德 | 145 |
| | 美國對中國出兵朝鮮的反應 / 趙學功 | 161 |
| | 中國出兵朝鮮的蘇聯因素 / 宋小芹 | 173 |
| | 在同盟理論的框架下分析北約的"多邊核力量計劃" / 王翠文, 薛琳 | 181 |
| 地區國別史 | |
| | <<政治正義論>>:無政府主義的元典 / 閻照祥 | 195 |
| | 19世紀下半期俄國東正教北京傳教士團宗教活動分析 / 肖玉秋 | 207 |
| | 試論毛皮貿易在北美歷史上的重要性 / 付成雙 | 222 |
|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土著民族賠償問題 / 丁見民 | 239 |
| | 日本信息產業管理體制改革及其條件約束 / 劉軒 | 252 |
| | 新大陸的"在征服":18世紀西班牙波旁王朝在美洲殖民地的改革 / 董經勝 | 262 |
| 博士生論壇 | |
| | 佐藤內閣時收回沖繩的對美外交斡旋 / 田慶立 | 279 |
| | 侵華戰爭期間日本報界"轉向"的歷史考察 / 孫繼強 | 287 |
| 第五輯 | |
| 全球化視野下世界近現代史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課題 | |
| | 皇權與日本的近代化 / 楊棟梁 | 3 |
| | 試論日畚的國會改革 / 喬林生 | 15 |
| | 美國中央情報局對中國出兵印度支那的評估和預測 / 趙學功 | 33 |
| | 歐洲文話及其起源漫談 / 楊巨平 | 52 |
| | 論拉丁美洲的現代化道路 / 韓琦 | 63 |
| | 戰後德國歐洲政策的歷史演變 / 吳志成 | 92 |
| | 相互妥協:日俄領土糾紛問題解決趨勢 / 李凡 | 102 |
| | 關於深化中俄文化交流史研究的思考:以1917年前俄國漢學家的中國歷史文化觀研究為例 / 閻國棟 | 115 |
| | 南開大學世界近現代史研究中心重大課題研究綜述 / 韓琦, 丁見民 | 127 |
| 全球史,地區國別史 | |
| | 無心全球史中的近現代中國與東亞新格局 / 張偉偉 | 143 |
| | 魏瑪共和國時期的生產合理化運動 / 陳從陽 | 154 |
| | 20世紀初俄國東正教駐北京傳教士團宗教活動分析 / 肖玉秋 | 167 |
| | 日本在侵略戰爭中"舉國一致"的社會基礎 / 李卓 | 185 |
| | 日本神道教變遷述論 / 趙德宇 | 196 |
| | 發達國家發展早期與當今發展中國家人口流動比較分析 / 馬穎 | 212 |
| | 二戰後巴西與韓國工業化發展道路比較研究 / 陳才興 | 233 |
| | 墨西哥村社土地制度的歷史變遷 / 董國輝 | 249 |
| | 試析伊拉克重建的階段和問題 / 黃民興 | 263 |
| | 1932-1992年泰國社會失範的歷史根源 / 岳蓉 | 275 |
| 博士生論壇 | |
| | 戰後初期美國對阿根廷政策與伊迪-米蘭達協定 / 張世軼 | 287 |
| | "薩基埃特危機"與艾森豪威爾政府對阿爾及利亞政策的轉變 / 房建國 | 295 |
| | "伊朗門事件"與里根政府的尼加拉瓜政策 / 孫晨旭 | 310 |
| 第六輯 | |
| 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的危機及其經驗教訓 | |
| | 富人掘起:當前危機分析 / 格蘭 | 11 |
| | 全球危機與史學的全球化:大歷史與感悟當前危機 / 里斯蒂安 | 17 |
| | 當前全球危機背後的真正危機 / 三和良一 | 33 |
| | 百年一遇的大危機 / 川上忠雄 | 49 |
| | 最近美國的金融混亂:繁榮、新奇、善意的放大器 / 春田素夫 | 59 |
| | 環境危機的歷史考察:以往教訓與未來對策 / 莫爾 | 67 |
| | G.D.H.科爾和納菲爾德社會重建調查 / 松村高夫 | 76 |
| | 四次技術革命與中國現代化之路 / 李長久 | 86 |
| | 現代化發展史的批判性思考 / 陳志強, 王萍 | 97 |
| | 戰後美國經濟週期演化的經濟學分析:對次貸危機的另一種解釋 / 關權, 王漢儒 | 112 |
| | 金融危機與全球經濟失衡 / 龐德良, 楊珩 | 128 |
| | 對日本昭和經濟危機的再解讀 / 張經緯 | 133 |
| | 日美金融危機比較:成因、對策與教訓 / 鄭蔚 | 145 |
| | 對東亞金融危機的再反思 / 陳建安 | 158 |
| | 從"奇蹟"到危機:墨西哥現代化轉型的經驗教訓 / 韓琦 | 168 |
| | 近代東北亞海域海難救助機制的特點及其意義 / 賴正雄 | 182 |
| | 從世界歷史視野看經濟危機對西方價值觀和社會心理的影響 / 孟慶龍 | 192 |
| | 公元1000年以來的全球失衡與全球危機:無中心整體硏究 / 張偉偉 | 205 |
| 全球史、地區國別史 | |
| | 世界歷史上的民主與民主化 / 李劍鳴 | 217 |
| | 美國進步主義時期的城市環境改造運動 / 付成雙 | 265 |
| | 韓國反美主義硏究的現狀與前景 / 劉銀萍 | 279 |
| 第八輯 | |
| "美國族裔與社會文化"國際學術硏討會論文選登 | |
| | 墨西哥移民,同化和美國夢 / 艾倫.庫利科夫 | 3 |
| | 有色牛仔:19世紀德州邊疆的種族,階層與男子氣槪 / 杰奎琳.M.摩爾 | 29 |
| | 唐人街的陰影:舊金山的黑幫社會 / 杜丹 | 52 |
| | 烏爾里克.B.菲力普斯的種族主義史學與其個人聲譽的歷史演變 / 王金虎 | 73 |
| 全球史 | |
| | "中心-邊緣結構"批判:無中心整體硏究全球史中的中國 / 張偉偉 | 87 |
| 地區國別史 | |
| | 試論希臘羅馬文明中的西方文化原始因子 / 亨克.辛霍 | 105 |
| | 英國圈地運動的自然因素探析 / 石強, 栗曉斌 | 128 |
| | 維多利亞時代的<<接觸傳染病法>>與中下層婦女的廢法運動 / 鄒翔 | 142 |
| | 試析法蘭斯第一,第二帝國時期的全民投票運動 / 孫一萍 | 153 |
| | 奧托.欣策的比較制度史硏究 / 黃艷紅 | 166 |
| | 日本歷法的"脫亞入歐"與"時間"的近代化 / 李卓 | 181 |
| | 美國德雷德.斯科特判例與其政治與社會影響 / 張聚國 | 194 |
| | 中美洲現代化的進程的考察-以歷史結構主義為分析視角 / 王翠文 | 212 |
| 國際關係史 | |
| | 美國的冷戰策略與蘇東劇變,冷戰結束 / 白建才 | 225 |
| | 里根政府低強度衝突站略評 / 儲召鋒 | 249 |
| | "鐵砧"還是"腋窩"?-1944年上半年的美英歐洲戰略分歧探析 / 李積順 | 267 |
| | 國際關係學科初創時期的歷史學家及其貢獻 / 王馨, 吳蘇北 | 278 |
| 博士生論壇 | |
| | 教派衝突對近代早期英國北美殖民的影響(1534~1640) / 邵政達 | 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