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輯 | |
| | 北大精神與北大文化 / 吳國盛 | 1 |
| | 誠信與智慧 / 陳少峰 | 14 |
| | 比較文學和比較文化的新辯證論 / 方漢文 | 26 |
| | 民族民間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整體性保護原則 / 劉魁立 | 40 |
| | 詩書畫與文人生活 / 張辛 | 59 |
| | 遠離極端:變態心理學與心理健康 / 叢中 | 83 |
| | 如何進行情緒調控? / 唐登華 | 108 |
| | 開創21世紀東北亞中心的新時代 / 朴昇 | 140 |
| | 伊拉克戰爭與歐/德美關係的調整 / 米歇爾⋅施塔克, 熊煒譯 | 156 |
| | 關於中國民法典制定的幾個問題 / 劉凱湘 | 156 |
| | 充份發揮保險業在構建我國社會保障體係中的重要作用:在北京大學賽瑟論壇上的演講 / 吳定富 | 183 |
| | 關於中國資本市場的若干思考 / 李青原 | 192 |
| | 愛與存在 / 何光瀘 | 211 |
| | 呼喚禮儀回歸 傳承文化之魂:傳統禮儀文化與現代社會 / 彭林 | 239 |
| | 關注大自然的健康 / 溫東輝 | 253 |
| | 關於我國國內旅遊發展趨勢的幾點分析 / 劉德謙 | 271 |
| | 走進神奇的貴州:對開發貴州旅遊資源的思考 / 王尚彥 | 301 |
| | 體驗知識海洋,知識山峰和知識網路 / 王輯慈 | 306 |
| 第8輯 | |
| | 文化自覺與民族國家的時間管理:中國節假日制度的現代問題及其改進方略 / 高丙中 | 1 |
| | <<紅樓夢>>的欣賞 / 周先慎 | 16 |
| | 讀書在燕園 / 初曉波 | 44 |
| | 漢字在文化的千古之謎:竹簡的發明及它對漢字文化的重大影響 / 侯開嘉 | 65 |
| | 管理哲學 / 陳沛 | 75 |
| | 臺灣經濟的奇蹟 / 林毅夫 | 99 |
| | 質疑主流:對後發展道路的反思 / 朱天飈 | 110 |
| | 發達國家政府績效管理 / 周志忍 | 125 |
| | 經濟科學還是經濟神學:這是一個問題 / 余斌 | 137 |
| | 從劉曉慶案看法治觀念的轉變 / 錢列陽 | 153 |
| | 在組織變化與個體化之間: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艱難抉擇 / 謝立中 | 169 |
| | 從感應認知到理性的理論 / 陳嘉映 | 190 |
| | 時代,個性與學術 / 王紅生 | 208 |
| | 新世紀的外交: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 / 牛軍 | 217 |
| | 美國大選與對華政策 / 賈慶國 | 229 |
| | 美國大選與競選辨論 / 張睿壯 | 249 |
| | 阿拉法特身後之謎:阿拉法特逝世及其對中東局勢的影響 / 薩法里尼 | 262 |
| | 印度宗教與現代化 / 陳峰君 | 284 |
| 第9輯 | |
| | 關注世界 關懷中國 / 周樹春 | 1 |
| | 寫文章的辨證法 / 馬鑌 | 17 |
| | 漫談今日中國之媒體 / 陳小川 | 24 |
| | 97前後的香港報業 / 阮紀宏 | 53 |
| |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障礙及對策 / 王庚年 | 75 |
| | 周刊大戰:傳媒競爭中的法勝則兼談國內紙質媒體經營狀況 / 朱偉 | 96 |
| | 媒體與中國體育改革 / 畢熙東 | 116 |
| | 音樂廣播的發展趨勢 / 劉曉龍 | 140 |
| | 以冷竣筆法書寫社會正義 / 張本才 | 158 |
| | 體育媒體與中國足球 / 董路 | 208 |
| | 新聞背後的故事 / 馬曉霖 | 239 |
| | 視覺傳播 精彩無限:當代新聞攝影的主要特點 / 張瑞琪 | 287 |
| | 闖蕩非洲 / 溫憲 | 303 |
| | 中國廣播電視行業現狀及用人需求 / 苟鵬 | 326 |
| 第10輯 | |
| | 消費維權與和諧共處 / 李迎豐 | 1 |
| | 當年海上驚雷雨 / 孔慶東 | 23 |
| | 關於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思考 / 陳占安 | 48 |
| | "兩會"歸來談<<反分裂國家法>> / 賈慶國 | 68 |
| | 從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起源看中西文化精神 / 辜正坤 | 89 |
| | 北大名師治學與做人:從北大學風談起 / 曲士培 | 122 |
| | 成就.治學.原創性成果有益啟示:從司馬遷的閃光點說起 / 王錦貴 | 137 |
| | 轉型期城市家庭的代際關係 / 楊善華 | 149 |
| | 社工價值與青年成長 / 夏學鑾 | 158 |
| | 圓你一個主持夢 / 姚喜雙 | 175 |
| | 創新,發展與國家競爭力 / 王其文 | 194 |
| | 付費能力,信貸約束和高等教育入學機會 / 李文利 | 215 |
| | 解釋中國經濟成長 / 周其仁 | 232 |
| | 自我認識與心理健康 / 李靖 | 248 |
| | 明器與中國古代生死觀 / 王娟 | 265 |
| | 月球探測的進展與我國的月球探測 / 歐陽自遠 | 276 |
| | 從分子水平認識生命現象:回顧與展望 / 昌增益 | 293 |
| | 醫學與健康:淺談生物學,醫學的研究方法併分析某些醫藥宣傳問題 / 范少光 | 310 |
| | 愛滋病的預防與控制 / 張孔來 | 318 |
| | 過量施肥與農村面源汙染控制 / 張林秀 | 335 |
| 第12輯 | |
| | 溝通是一種能力 / 敬一丹 | 1 |
| | 企業家思維,核心競爭力與執行啟蒙 / 姜汝祥 | 17 |
| | 從連色大陸行看兩岸關係 / 姜義虎 | 49 |
| | 轉型時期的中國與律師行業的現狀與未來:兼論律師的職業規劃 / 李慶 | 69 |
| | 新公司法的突破與創新 / 趙旭東 | 87 |
| | 我們永遠在路上 / 王春芙 | 115 |
| | 快速成長期大學校園歷史史文詠的傳承與創新:兼談北京大學校園(海淀校区)總體規話構想 / 呂斌 | 129 |
| | 青年領袖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 李家華 | 143 |
| | 產權,治權和地方差義 / 張曉波 | 153 |
| | 何處用心>?何處用腦?:學經濟的一個困難 / 周其仁 | 172 |
| | 自下而上的力量:通過公眾參與建設法治政府 / 王錫鋅 | 198 |
| | 中國傳統文化的衰危與出路 / 張祥龍 | 217 |
| | 學習,學術與大學生活 / 朱天飆 | 246 |
| | 現代化第三次浪潮與亞洲世紀 / 陳峰君 | 261 |
| | 伊朗核問題的由來和他的前景 / 華黎明 | 270 |
| | 當代中國歌據掠影兼析<<原野>>,<<楚霸王>>,<<楊貴妃>> / 金湘 | 283 |
| | 中國土地問題 / 蔡運龍 | 293 |
| 第11輯 | |
| | 選擇的智慧 / 李開復 | 1 |
| | 人生的陽光 / 李連傑 | 12 |
| | 怎樣從現在規劃未來 / 杜子德 | 28 |
| | 法庭辯論的技巧 / 錢列陽 | 41 |
| | 近年來市場經營銷熱點問題的回顧與反思 / 張華 | 61 |
| | 中國歷史上的臺灣問題 / 臧運祜 | 85 |
| | 鄭和下西洋時期的世界態勢 / 張信剛 | 98 |
| | 歷史環境與社會空間 / 韓茂莉 | 126 |
| | 談文化產業 / 陳少鋒 | 149 |
| | 大學的功能變遷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 夏學鑾 | 171 |
| | 中國醫療體制改革 / 李玲 | 200 |
| | 全球化與中國流通業的生存與發展 / 張文中 | 219 |
| | 中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協調性問題 / 張燕生 | 239 |
| | 市場化迷信與中國經濟的兩難處境 / 左大培 | 261 |
| | 棚式電視欄目之批判建鑑定央視<<鑑寶>> / 少工 | 268 |
| | 電視談話節目的策劃,製作與經營及品牌的打造 / 王崢 | 288 |
| | 作文,作學與做人 / 郭弘 | 333 |
| 第13輯 | |
| | 開放複雜巨系統與進展:多學科交叉研究前沿講座 / 于景元 | 1 |
| | 故宮與故宮學 / 鄭欣森 | 21 |
| | 傳統道德的現代價值:五四精神之反思 / 王海明 | 61 |
| | 文化的傳遞 / 王娟 | 78 |
| | 詩書畫與人生 / 汪國新 | 90 |
| | 如何組建成功團隊 / 姜家齊 | 101 |
| | 人際魅力: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係 / 鄧世英 | 118 |
| | 實用心理學漫談 / 卓依 | 137 |
| | 當前中國世界石油形式的幾個顯著特點 / 王能全 | 154 |
| | 加強東亞區域合作,促進中日經貿關係的發展 / 李光輝 | 164 |
| | 東北亞現代化進程中的奧林匹亞現象 / 宋成有 | 173 |
| | 德國默克爾新政府的外交與歐洲政策 / 連玉如 | 190 |
| | 十年後的中國教育:我的願景 / 湯敏 | 203 |
| | 宏觀經濟學的發展趨勢 / 霍德明 | 215 |
| | 有關侵權責任法立法的若干問題思考 / 楊立新 | 223 |
| | 澳大利亞法治實踐 / 唐林 | 238 |
| | 孟子人性論 / 楊立華 | 259 |
| | 關於探索金星與火星的奧秘 / 焦維新 | 280 |
| 第14輯 | |
| | 楚人的文化精神 / 熊召政 | 1 |
| | 法律人的思維方式 / 陳瑞華 | 12 |
| | 法律行為與民法思考 / 夏雯震 | 53 |
| | 我愛我校:讀百年歷史,揚北大精神 / 梁柱 | 74 |
| | 如何感受詩歌之美 / 洛夫 | 90 |
| | 自由的精神與流浪的探尋 / 蔡康永 | 123 |
| | 顚覆電視 / 黎瑞剛 | 146 |
| | 正確認識佛教 / 樓宇烈 | 176 |
| | 新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思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探索 / 李繼文 | 186 |
| | 藍海戰略與資本運作 / 譚智 | 206 |
| | 新時期房地產市場認識及策劃創新 / 黎振偉 | 225 |
| | 通識教育的本土實踐與探索 / 朱靑生 | 249 |
| | 中國調味品產業的發展及其行業協會的作用 / 魏祥雲 | 262 |
| | 載人航天與中國的"神舟"飛船 / 焦維新 | 274 |
| | 腫瘤的侵襲與轉移 / 方偉崗 | 289 |
| 第15輯 | |
| | 科學發展與和諧社會 / 厲以寧 | 1 |
| | 紫禁城中的佛教世界:清代宮廷藏傳佛教文化觀察 / 王家鵬 | 25 |
| | 近代校園的曠世傑作 / 何綠萍 | 45 |
| | 臺灣地區"憲政"體制之危機 / 楊敏華 | 65 |
| | 成敗晉商:傳統商幫的興起與衰敗 / 周建波 | 83 |
| | 視覺文化的傳轉向 / 周憲 | 109 |
| | 詩人與詩歌精神 / 王家新 | 129 |
| | 解讀<<道德經>> / 李湘雅 | 149 |
| | 道教的生死觀 / 鄧志明 | 161 |
| | 民族的質感 / 方文山 | 166 |
| | 怎樣正確認識自由主義 / 姚洋 | 180 |
| | 關於市場化改革的反思 / 方敏 | 190 |
| | 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 郭壽康 | 205 |
| | 醫療服務的市場化與社會公益性能否兼容 / 顧昕 | 221 |
| | 中醫與傳統文化 / 樓宇烈 | 233 |
| | 美國中期選舉與未來美國政治及外交走向 / 余萬里 | 245 |
| | 關於大學理念的討論 / 陳洪捷 | 257 |
| | 大學發展戰略規劃:我們的經驗 / 劉敦榮 | 272 |
| | 博物學的當代意義 / 吳國盛, 劉華杰, 蘇賢貴 | 286 |
| | 高分辨電子顯微學與21世紀蛋白質研究 / 尹長城 | 296 |
| 第16輯 | |
| | 大學:大人之學 / 唐代興 | 1 |
| | 透視"萬島之國"印度尼西亞 / 梁敏和 | 16 |
| | 武術散打技術及其比賽規則 / 毛智和 | 28 |
| | 溫柔可以改變世界 / 張李璽 | 39 |
| | 美麗的意味 / 俞虹 | 51 |
| | 我國環境問題的解決思路 / 王奇 | 59 |
| | 環境倫理中的科學與民主:漫談環境實用主義 / 林官明 | 76 |
| | 全球變化與人類生存環境安全 / 劉樹華 | 90 |
| | 中國環境法規政策回顧與展望 / 別濤 | 132 |
| | 信息技術與微電子 / 張興 | 143 |
| | 全球化的經濟特點和中國數字產業的發展情況 / 喬世趙 | 161 |
| | 漫談德國文學批評教皇賴希.拉尼茨基 / 黃燎宇 | 177 |
| | <<源氏物語>>在中國 / 文潔若, 張龍妹 | 195 |
| | 女媧神話的民俗研究 / 王娟 | 215 |
| | 糾紛的化解:理論思考與經驗研究 / 劉世定 | 226 |
| | 淺論哲學經典的解釋問題:以莊子的解釋為例 / 韓林合 | 246 |
| | 傳統文化與新農村建設 / 雷原 | 257 |
| | 我為什麼寫科幻 / 韓松 | 285 |
| | 中國醫藥學:偉大的寶庫 / 楊志勛 | 296 |
| 第17輯 | |
| | 北京大學精神的解讀 / 胡軍 | 1 |
| | 重溫蔡元培先生的大學理念 / 韋政通 | 22 |
| | 第一要改革的是學生的觀念 / 梁柱 | 35 |
| | 一所大學和一個國家:北京大學的故事 / 韓毓海 | 51 |
| | 毛澤東與北京大學的三段情緣 / 蕭超然 | 74 |
| | 電影中的北大與北大人的電影 / 李道新 | 90 |
| | "五四"後至抗戰前北大史學系的課程變革 / 尚小明 | 105 |
| | 馬寅初精神對我學術生涯的啟示 / 邵秦 | 116 |
| | 溫故知新:追尋哲學系前賢們的足跡 / 樓宇烈 | 124 |
| | 支撐起西南聯大的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 / 張寄謙 | 147 |
| | 北大校園近代建築 / 方擁 | 157 |
| | 北京風物與北大精神 / 肖東發 | 183 |
| | 快速成長期北京大學校園歷史文詠的傳承與創新 / 呂斌 | 211 |
| |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傳統最深厚的大學 / 趙玉蘭, 王東 | 221 |
| | 淺議北大精神 / 林齊模 | 241 |
| | 北大生存心態的形成和再生產 / 田玲 | 253 |
| | 北大的源頭在哪裡? / 王東 | 283 |
| 第18輯 | |
| | 關於我國公民社會研究的若干理論問題 / 俞可平 | 1 |
| | 漫談文化軟實力 / 唐代興 | 19 |
| | 公正與平等:社會治理的基本道德原則 / 王海明 | 36 |
| | 人力資源開發,未來中國強盛之路 / 肖鳴政 | 57 |
| | 燕園史跡尋蹤 / 岳升陽 | 73 |
| | 清宮意大利畫家郎世寧 / 聶崇正 | 105 |
| | 世界博覽會: 走向中國時代 / 朱詠雷 | 122 |
| | 關於構建創新型國家的幾個問題 / 易杰雄 | 137 |
| | 普京當政時的俄羅斯 / 季志業 | 167 |
| | 非洲經濟問題 / 汪勤梅 | 183 |
| | 中國高等教育的開放歷程 / 葛道凱 | 196 |
| | 傳奇人生.職業規劃 / 陳慰中 | 207 |
| | 一個記者的責任與成功: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講演 / 梁衡 | 226 |
| | 從冰穹A到可可西里 / 陳曉夏 | 242 |
| | 動物的語言與意識 / 蘇彥捷 | 263 |
| | 酷訊創業與創新 / 陳華 | 281 |
| 第20輯 | |
| | 北京大學與五四運動 / 歐陽哲生 | 1 |
| | 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新起點 / 耿雲志 | 15 |
| | 蔡元培校長與五四運動 / 肖東發 | 31 |
| | 五四運動有多重要 / 楊奎松 | 55 |
| | 新文化是如何"運動"起來的 / 王奇生 | 88 |
| | 百年中國社會變遷與儒家文化的命運:兼評五四 / 盧暉臨 | 113 |
| | 五四新文化主題與李大釗的"物心兩面改造"方案 / 劉志光 | 125 |
| | 關於五四運動的幾個問題 / 沙健孫 | 136 |
| | 決定中國命運的五四一代 / 張永 | 151 |
| | 五四背景下的中國民俗學 / 王娟 | 171 |
| | 從京劇舞台看五四思潮的社會局限性 / 羅檢秋 | 184 |
| | 中西價值觀的淵源與比較:家-國-天下 / 辜正坤 | 199 |
| | 儒、道、佛三位一體與中國人的文化精神結構 / 樊浩 | 219 |
| | 人道和自由:社會治理的最高道德原則 / 王海明 | 236 |
| | 俄國十月革命後孫中山對辛亥革命的反思 / 徐萬民 | 258 |
| | 成長・成才・成功 / 孫祁祥 | 268 |
| 第21輯 | |
| | 大學生的四個Learn / 許紀霖 | 1 |
| | 做人,做事,做學問 / 陳哲夫 | 14 |
| | 悟(誤)讀中國人 / 唐林 | 22 |
| | 法律適用時代是否已經到來?--法律適用主義與大陸法系判例制度 / 黃卉 | 62 |
| | 人權的若干理論問題 / 李步雲 | 93 |
| | 文學何為? / 曹文軒 | 103 |
| | 中印經濟比較 / 程瑞聲 | 128 |
| | 金融危機的起源與演變 / 王湘穗 | 142 |
| | 未來之路與成功人生 / 李廷海 | 154 |
| | 新農村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 牛有成 | 179 |
| | 智者⋅惑也 / 譚智 | 195 |
| | 理解文化 / 李景強 | 215 |
| | 京西皇家園林滄桑 / 劉陽 | 231 |
| | 中國首都的變遷與地理環境 / 王恩湧 | 258 |
| | 中國行政區劃與地方行政管理 / 韓茂莉 | 270 |
| | 當前中國民族問題的癥結與出路 / 馬戎 | 289 |
| | 電視廣播產業鏈的變革 / 盧增祥 | 309 |
| | 汶川救災中的氣象保障 / 梁愛民 | 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