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 新農村建設與體制創新 | |
| | "三農"問題的症結及其化解邏輯 / 羅必良 | 1 |
| | 論新農村建設的科學內涵及其推進對策 / 張忠根 | 11 |
| | 村落社區裏的農民分化 / 林堅, 黃勝忠 | 16 |
| | 中國農村公共投資,居民消費與經濟增長 / 胡振虎等 | 22 |
| | 新農村建設中的勞動力轉移:難點與突破 / 羅明忠 | 29 |
| | 黑龍江農業大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對策研究 / 邵立民 | 35 |
| | 四川丘陵地區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模式選擇 / 羅樹仁 | 44 |
| | 廣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難點與對策 / 鄭晶等 | 48 |
| | 新農村建設推進中的困局,求解及優化 / 劉飛翔 | 55 |
| | 從農民的視角解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 左海霞 | 62 |
| |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時期科技支農的探討 / 劉輝, 曾福生 | 68 |
| | 運用AHP方法建構社會主義新農村評價指標體系 / 李立清 | 74 |
| | 新生態農村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 王丹 | 82 |
| | 工業反哺農業的實證分析 / 向林峰, 劉純陽, 楊金海 | 87 |
| | 借鑒美國探討廣東工業反哺農業路徑選擇及對策 / 劉金榮 | 91 |
| | 中國農藥企業是否應該承擔企業社會責任 / 王林萍等 | 97 |
第二部分 | 技術進步與農業發展 | |
| | 我國農業增長過程中資本對勞動的替代效應 / 劉玉梅, 田志宏 | 102 |
| | 我國城鄉資本邊際生產率差異實證分析 / 武翠芳 | 109 |
| |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典型相關分析 / 周波, 翁貞林, 朱述斌 | 115 |
| | 灌區農戶灌溉行為的實證分析 / 馬培衢, 劉偉章 | 121 |
| | 農業專業大戶技術進步的實證分析 / 汪小平 | 131 |
| | 對Sen的饑荒理論的理解及驗證:來自中國的數據 / 范子英, 孟令杰 | 138 |
| | HACCP管理體系的企業認知,實施現狀及其擴散機制的路徑選擇 / 劉霞 | 146 |
| | 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評價及其制約因素分析 / 楊濤, 陳利昌, 胡新豔 | 152 |
| | 基於OECD農業政策評價方法評估中國農業支持水平 / 宗義湘, 李先德, 張潤清 | 157 |
| | 農業科學技術推廣與人戶的經濟分析與對策 / 王紅英, 曹建華 | 164 |
| | 技術創新,合作機制與東北三省現代農業發展 / 王勇, 劉清娟 | 170 |
| | 農業技術績效評價標準的變遷 / 鄧家瓊 | 177 |
| | 精準灌溉技術與對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啟示 / 李豫新, 韓家彬 | 183 |
| | 循環農業: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 / 劉志飛, 唐茂林 | 189 |
| | 植保生態經濟系統與植保經濟學 / 徐學榮, 林奇英, 謝聯輝 | 194 |
| | 採用數據包絡分析法的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效率評價 / 李海鵬 | 200 |
| | 退耕還林對農戶糧食生產的影響分析 / 辛翔飛, 秦富 | 207 |
| | 食物空間波動特徵研究 / 呂愛清 | 213 |
| | 糧食安全與工業反哺農業的體制創新 / 王永作, 鄒鳳珠 | 218 |
| | 1998年以來中國原料奶生產全要素生產率分析 / 曹暕 | 223 |
| | 養豬戶採用安全獸藥的意願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 吳秀敏 | 228 |
第三部分 | 農村人力資本與要素流動 | |
| | 教育不平等,貧困與低發展 / 張錦華, 吳方衛 | 237 |
| | 戶籍制度鬆動前後農民非農職業選擇之比較 / 葛曉巍 | 247 |
| | 相對貧困對農村勞動力遷移決策的影響研究 / 陳芳妹, 龍志和 | 254 |
| | 農業增長,要素投入與農村勞動力轉移 / 程名望, 史清華 | 261 |
| | 中部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作用機制模型及實證研究 / 朱紅根等 | 268 |
| | 人力資本對非農就業收入的影響 / 史江濤, 楊金鳳 | 275 |
| | 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 寇榮 | 279 |
| |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主體狀況的實例分析 / 強恩芳 | 285 |
| | 人力資本對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的影響分析 / 張豔華, 劉力 | 290 |
| | 農村勞動力流動的經濟學分析 / 李燕凌 | 296 |
| | 農民工就業培訓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 / 韓青 | 304 |
| | 新農村建設時期農民教育模式創新研究 / 王素君 | 310 |
| | 我國農村女性人力資本投資的經濟學分析 / 王英梅 | 317 |
| | 國外農民培訓實踐及其經驗啟示 / 李劍富, 郭金豐 | 323 |
| |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中土地經營方式的博弈分析 / 張秀英, 張東敏 | 330 |
第四部分 | 農地制度與土地流轉 | |
| | 農民土地意願經營規模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 張心明, 錢文榮 | 334 |
| | 轉型經濟中的農村土地徵用 / 雷震 | 342 |
| | 專有性,專用性與低地租剛性 / 馬元, 劉婧 | 349 |
| | 農戶土地租佃行為 / 陳和午, 田維明 | 356 |
| | 當前農村人地矛盾成因分析 / 王樹春, 馬元 | 362 |
| | 級差地租分享制度 / 潘光輝 | 368 |
| | 徵地區片綜合價制訂的內部平衡研究 / 李明月 | 374 |
| | 農村居民點土地集約利用與新農村建設 / 吳郁玲, 曲福田 | 383 |
| | 基於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城鄉建設用地關係的思考 / 王雨濛, 張安錄 | 389 |
| | 當前我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制度中急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 張鵬 | 394 |
第五部分 | 農產品貿易與農村市場 | |
| | 人民幣雙邊實際滙率與農產品出口 / 陳龍江, 黃祖輝 | 400 |
| | 中國農產品出口組織形式演變的特徵與機理 / 陳雲, 顧海英 | 406 |
| | 中國與南美國家農產品貿易關係的實證研究 / 劉李峰, 武拉平 | 414 |
| | 中國和澳大利亞農產品貿易 / 司偉, 周章躍 | 421 |
| | 建立中澳自由貿易區對中國小麥的影響 / 邱雁 | 432 |
| | 關稅削減公式對我國油料貿易的影響分析 / 沈瓊 | 439 |
| | TBT與中國農產品出口 / 李淑貞, 古贊歌 | 445 |
| | 對世界林產品貿易中比較優勢的檢驗 / 劉藝卓, 田志宏 | 452 |
| | 出口退稅率調整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 / 韋占軍, 熊啟泉 | 458 |
| | 人民幣升值與農產品進口的實證分析 / 王升 | 464 |
| | 農產品營銷合作中影響農戶合同形式選擇的因素分析 / 郭錦墉等 | 471 |
| | 中國大米市場有效性研究 / 羅萬純, 陳永福 | 479 |
| | 近三年安徽省實施糧食補貼政策的績效評價 / 劉鵬凌, 欒敬東 | 485 |
| | 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變動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 黎霆, 譚硯文, 汪曉銀 | 492 |
| | 消費經歷對顧客滿意感影響程度研究 / 張均濤, 李春成, 李崇光 | 497 |
| | 糧食經營者信用等級的模糊綜合評判研究 / 陳波, 王雅鵬 | 504 |
| | 經銷商客戶關係形成機制 / 王志剛, 馬建蕾 | 510 |
| | 農村居民時間偏好結構特徵與擴大內需政策創新 / 葉德珠 | 516 |
| | 農戶糧食儲備行為研究 / 武翔宇 | 523 |
| | 農戶糧食儲備影響因素分析 / 劉銳 | 528 |
| | 中國小麥期貨市場基差變化與價格發現的影響因素分析(1993-2005) / 周立, 王瑞 | 534 |
| | 中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的現貨市場條件分析 / 喬娟, 康敏, 李娟 | 540 |
| | 涉農供應鏈伙伴合作機理模型研究 / 符少玲, 孫良媛 | 547 |
| | 農產品供應鏈的網絡集成 / 易法敏 | 554 |
| |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中的農戶行為分析 / 周潔紅, 姜勵卿 | 560 |
| | 內蒙古城鎮消費者安全乳品需求行為研究 / 喬光華, 孔祥智 | 570 |
| | 消費者對質量安全畜產食品的消費行為分析 / 王可山, 韓楊 | 576 |
| | 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食物安全的衡量與評價 / 李瑞鋒, 肖海峰 | 583 |
| | 衛生部門工作人員的綠色食品購買行為及其影響因素 / 曾寅初, 王宏旺 | 590 |
| | 落後地區消費者對環境友好農產品的態度與選擇 / 李容 | 595 |
| | 遼寧省綠色食品消費狀況實證分析 / 周靜, 周虹, 黃小輝 | 602 |
第六部分 | 農村金融與保險 | |
| | 新世紀農戶家庭的借貸行為分析 / 史清華, 卓建偉 | 609 |
| | 基於尋租理論的農村非規範融資交易研究及實證分析 / 邱蘭, 葉得明 | 622 |
| | 農村金融,敗政支農資金與農民收入 / 尹志超 | 629 |
| | 貧困地區農戶小額信貸需氷的經驗研究 / 劉西川, 黃祖輝 | 638 |
| | "鄉村銀行" / 黃樹青 | 644 |
| | 新農村建設中農村金融風險的生成機理與防範化解 / 柳松 | 649 |
| | 市場失靈,政府失效與第三種力量的缺失 / 胡竹枝 | 657 |
| | 關於農村信用社產權改革難點的實證分析 / 范靜, 張越杰 | 664 |
| | 透視農戶融資行為 / 李俊麗, 王家傳 | 671 |
| | 基於農戶視角的農村金融市場非均衡態勢實證分析 / 宋磊, 王家傳 | 679 |
| | 我國農村金融生態系統 / 李愛喜 | 685 |
| | 農村金融改革的體制外突破 / 袁平, 章力鍵, 朱立志 | 691 |
| | 新農村建設中的民間借貸 / 陳興霞, 王志利, 付國華 | 698 |
| | 山東農村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成因分析與策略選擇 / 姜韶, 張樂柱 | 704 |
| | 農村合作金融內生機制研究 / 闞景陽 | 710 |
| | 政府參與農業保險:以廣東為例 / 鄒帆, 古波 | 716 |
| | 西部地區農戶投資行為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 屈小博, 霍學喜 | 722 |
| | 金融發展與城鄉收入差距 / 方華 | 729 |
| | 我國敗政支農資金投入和使用問題的冷思考 / 周波 | 735 |
| | 構建農業投資保障新體系的政策選擇 / 劉瑞波 | 741 |
第七部分 | 農民收入與農村社會保障 | |
| | 中國農村居民生活質量動態發展的綜合評價 / 馬驥 | 746 |
| | 農業稅減免與農民收入增長的實證研究 / 謝瑞平, 孫凡玲 | 751 |
| | 關於農民收入收斂性的實證分析 / 王洪亮, 徐翔 | 757 |
| | 農業自然災害與農村貧困之間的關係 / 鞏前文, 張俊飆 | 765 |
| | 農民工工資水平宏觀影響因素及拖欠問題分析 / 羅強, 俞菊生 | 772 |
| | 河南省貧因地區農村勞動力增收能力分析 / 王祖力 | 779 |
| | 安徽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實證分析 / 張士雲, 吳連翠 | 784 |
| | 關於新農村建設中農民增收途徑的新探討 / 王培志, 劉寧 | 792 |
| | 提高農民收入,構建廣西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 / 曠愛萍 | 799 |
| | 對"扶貧,脫貧,再返貧"怪圈現象的分析 / 董春宇, 張莉莉, 欒敬東 | 805 |
| | 中國農村養老保障的需求邊特性及其政策含義 / 趙德余, 梁鴻 | 812 |
| | 廣州市農村老年人保障現狀及養老保障意願分析 / 陳風波, 張立耀 | 820 |
| | 我國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財政支持分析 / 韓宏華 | 826 |
| | 內蒙古自治區農村牧區公共服務需求的典型調查 / 趙元鳳 | 832 |
| | 從農民工角度看我國煤炭安全問題 / 涂聖偉 | 839 |
| | 沿海地區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探析 / 江華, 譚笑 | 845 |
| | 構建我國失地農民社會障體系的初步研究 / 劉小春, 呂從鋼, 胡濤 | 852 |
第八部分 | 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村組織創新 | |
| | 競爭市場中的種子公司與農戶交易機制 / 郭昱, 顧海英 | 859 |
| | 廣東農業龍頭企業出口競爭力比較研究 / 胡學冬, 莊麗娟, 李大勝 | 865 |
| | 農業龍頭企業發展非正式制度約束研究 / 歐曉明 | 841 |
| | 農業龍頭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實證分析 / 張日新, 張光輝 | 880 |
| | 東莞市農業園運行機制與發展對策分析 / 胡新豔, 羅必良 | 886 |
| | "行業協會+公司+合作社+專業農戶"訂單模式的實踐與啟示 / 郭紅東, 蔣文華 | 892 |
| | 農村中間階層 / 周慶行, 曾智, 毛薇 | 897 |
| | 農戶和企業簽約行為分析 / 王裕雄, 肖海峰 | 904 |
| |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性質 / 賴作卿 | 909 |
| | 農業龍頭企業的倫理經營行為 / 萬俊毅, 李曉濱 | 913 |
| | 吉林省農產品加工業主導產業選擇 / 姜會明, 郭慶海 | 922 |
| |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戶聯結方式的比較研究 / 王建軍 | 927 |
| | 農業企業組織學習方式選擇的實證研究 / 張琳 | 934 |
| | 農業龍頭企業生成機制研究 / 陳燦 | 941 |
| | 走向供應鏈管理 / 徐旭初 | 947 |
| | 試論農業龍頭企業資源的戰略管理 / 劉曉敏 | 955 |
| | 資源特性,產權結構與農業組織制度的效率 / 吳小立 | 961 |
| | 跨國種業併購與發展中國家利益 / 鄒彩芬, 羅忠玲, 王雅鵬 | 967 |
| | 營口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 曹軍, 陳興霞, 李素芬 | 974 |
| | 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戰略與經營績效的實證分析 / 李宗璋 | 980 |
第九部分 | 農村公共物品供給與農村治理 | |
| | 農村固體垃圾處理服務供給的決定因素分析 / 葉春輝, 張林秀 | 985 |
| | 農村各階層"知溝"的影響因素分析 / 徐雪高 | 992 |
| | 利益主體博弈與農村公共品供給的實證分析 / 劉瑞鋒, 陳彤 | 1002 |
| | 以工代賑在農村貧困地區公共產品供給中的制度創新分析 / 布娲鶼.阿布拉, 柴軍, 宋玉蘭 | 1008 |
| | 農村公共產品的扶貧成本效率分析 / 匡遠配 | 1014 |
| | 廣西農村公共物品的供給與新農村建設 / 廖東聲等 | 1020 |
| | 水資源"農轉非"對農村發展影響的實證分析 / 王學淵, 鄧啟明, 韓洪雲 | 1027 |
| |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參與式管理模式的問題研究 / 張寧, 陳彤, 柴軍 | 1034 |
| | 糧食主產區農戶對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意願分析 / 劉力 | 1040 |
| | 農村合作組織,集體行動和公共水資源的供給 / 趙永剛, 何愛平 | 1047 |
| | 基於循環經濟的農村能源與生物質能開發 / 鄧啟明 | 1053 |
| | 誰來提供我國農村基礎設施:政府,社區與市場? / 余佶 | 1058 |
| | 教育投資對西部農戶生產投入和生活消費影響的實證分析 / 李聖軍 | 1066 |
| | 中國農村義務教育公共投資影響因素分析 / 江文濤, 秦富 | 1072 |
| | 村幹部經濟報酬標準及結構的實證分析 / 寧澤逵 | 1078 |
| | 轉型時期的農村治理 / 賀振華 | 1092 |
| | 新農村建設中的人居環境發展模式研究 / 鄧蓉, 郭愛雲, 白華 | 1100 |
| | 關於遼北地區新農村建設中民主管理情況的調查報告 / 景再方, 陳雨生 | 1107 |
| | 村莊的排斥與制度衝突 / 商春榮, 黃燕 | 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