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屆上冊 | |
| | 中國經濟改革理論十年回顧 / 劉國光 | 1 |
| | 經濟發展及其結構轉換中的貿易問題 / 張曙光 | 25 |
| | 宏觀非均衡模型的比較 / 劉小玄 | 45 |
| | 試論清代等級制度 / 經君健 | 58 |
| | 試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 于祖堯 | 84 |
| | 企業改革和兩權分離 / 周叔蓮 | 104 |
| | 談搞活大中型企業的難點與對策 / 呂政, 金碚 | 117 |
| | 論企業對市場的適應性 / 陳佳貴 | 125 |
| | 論我國農業由傳統方式向現代方式的轉化 / 李周等 | 142 |
| | 農村雇工經營問題研究 / 詹武, 劉文璞, 張厚義 | 158 |
| | 財政效果初探 / 劉溶滄 | 190 |
| | 社會主義經濟的經濟形式問題 / 劉明夫 | 197 |
| | 我國貨幣政策的透視 / 何德旭 | 205 |
| | 就業與物價通論 / 周方 | 214 |
| | 科技進步是富國之源 / 李京文 | 284 |
| | 混合工藝假設下投入產出系數推導法 / 賀菊煌 | 324 |
| | 試釋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 / 張政烺 | 331 |
| 第1屆下冊 | |
| | 明朝的配戶當差制 / 王毓銓 | 351 |
| | 中國古代土地私有化的具體途徑 / 林甘泉 | 376 |
| | "中山艦事件"之謎 / 楊天石 | 408 |
| | 重評《多餘的話》 / 陳鐵健 | 425 |
| | 曹雪芹佚著辨偽 / 陳毓羆, 劉世德 | 440 |
| | 關於中國現代文學史料工作的總體考察 / 樊駿 | 480 |
| | 恩格斯致哈克奈斯信與現實主義理論問題 / 吳元邁 | 555 |
| | 論智能革命 / 童天湘 | 575 |
| | 論企業法人與企業法人所有權 / 梁慧星 | 592 |
| | 我國社會發展水平到底居世界多少位 / 朱慶芳 | 602 |
| | 改變傳統的農業觀念 走以畜牧業為主的發展道路 / 劉振邦 | 607 |
| | 論我國引進外國直接投資的部門選擇 / 李向陽 | 611 |
| | 法國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 / 吳國慶 | 621 |
| | 西方政治制度的分類與比較研究 / 楊祖功 | 631 |
| | 從"美洲倡議"看美、拉關係的走向 / 蘇振興 | 648 |
| | 隋唐時期中國與朝鮮半島佛教的交流 / 黃心川 | 658 |
| | 美國人口的分布、流動和地區經濟發展 / 茅于軾 | 685 |
| | 過渡時期國際形劫的若干問題 / 何方 | 697 |
| | 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獲獎論文一覽表 | 718 |
| 第2屆 | |
| | 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 / 胡繩 | 1 |
| | "入關"衝擊與對策的國際比較研究 / 江小涓 | 22 |
| | "中觀"人口控制與社區綜合發展 / 田雪原 | 38 |
| | 商周銅爵研究 / 杜金鵬 | 47 |
| | 說"環中" / 欒勛 | 86 |
| | 貨幣供應量的統計及調控 / 李揚 | 98 |
| | 20世紀中國哲學的宏觀審視 / 方克立 | 110 |
| | 忠實於何?百年來翻譯理論論戰若干問題的再思考 / 馮世則 | 118 |
| | 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獲獎論文一覽表 | 140 |
| 第3屆上冊 | |
| | "有界"與"無界" / 沈家煊 | 1 |
| | 論晚清新式工商企業對政府的報效 / 朱蔭貴 | 21 |
| | 90年代以來我國工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的新特點 / 呂政 | 33 |
| | 農村股份合作企業產權制度研究 / 張曉山等 | 42 |
| | 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及其增長的規律 / 鄭玉歆 | 61 |
| | 18世紀中後期中國人口數量變動研究 / 王躍生 | 71 |
| | 20世紀的中國歷史學 / 林甘泉 | 91 |
| | 梵本《因明入正理論》 / 巫白慧 | 121 |
| | 老工業基地的失業治理:後工業化和市場化 / 李培林 | 133 |
| | 歐洲文明擴張史論綱 / 陳樂民 | 151 |
| | 高處不勝寒:冷戰後美國的世界地位初探 / 王緝思 | 192 |
| | 百年思想的衝擊與撞擊 / 資中筠 | 216 |
| | 中國經濟轉軌中勞動力流動模型 / 李實 | 233 |
| | 雙重目標的企業行為模型 / 劉小玄, 劉芍佳 | 245 |
| | 中國農村居民區域收入不平等與非農就業 / 張平 | 257 |
| | 中國藥業政府管制制度形成障礙的分析 / 余暉 | 271 |
| | 市場化進程中的低效率競爭 / 江小娟 | 299 |
| | 中國經濟對外開放過程中的資金流動 / 李揚 | 314 |
| | 關於我國投資基金發展的幾個問題的探討 / 何德旭 | 330 |
| 第3屆下冊 | |
| | 關於當前消費需求不足的分析與對策 / 趙京興 | 341 |
| | 偃師商城與夏商文化分界 / 高煒等 | 346 |
| | 明代中葡兩國的第一次正式交往 / 萬明 | 365 |
| | 二戰爆發前國民政府外交綜述 / 王建朗 | 382 |
| | 外國史學理論的引入和回響 / 于沛 | 396 |
| | 十月革命:必然性、歷史意義和啟迪 / 吳恩遠 | 415 |
| | 中國古代文論的範疇和體系 / 黨聖元 | 431 |
| | 說《秦風・小戎》 / 揚之水 | 447 |
| | 瑞斯的小說與"黑色"語言 / 黃梅 | 461 |
| | 里爾克的詩歌之路 / 李永平 | 483 |
| | 關於普通話兩音節間的F0過渡及其感知問題 / 林茂燦 | 498 |
| | "V雙+N雙"短語的理解因素 / 張國憲 | 524 |
| | 論發展觀和文化建設 / 吳元梁 | 543 |
| | "一國兩制"與香港基本法 / 法學所課題組 | 559 |
| | 當代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社會哲學導論 / 蘇國勛 | 592 |
| | 清末報律再探-兼評幾種觀點 / 李斯頤 | 621 |
| | 從東亞貨幣危機看滙率制度的選擇 / 高海紅 | 638 |
| | 對東歐國家向市場經濟過渡的若干問題探討 / 張文武 | 651 |
| | 蘇共失敗的歷史教訓 / 李靜杰 | 672 |
| | 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獲獎論文一覽表 | 690 |
| 第4屆上冊 | |
| | 體制轉軌與產業發展:相關性、合意性以及對轉軌理論的意義 / 江小涓 | 1 |
| | 經史之學與文史之學 / 胡寶國 | 16 |
| | 新中國成立初年英國關於中國聯合國代表權問題的政策演變 / 王建朗 | 37 |
| | 處所詞的領格用法與結構助詞"底"的由來 / 江藍生 | 55 |
| | A strategy of clinical toleran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HIV and AIDS in China / Yanguang Wang | 73 |
| | "西藏獨立"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產物 / 馮士文({u20121}昆明) | 88 |
| | 晚清財政與咸豐朝通貨膨脹 / 張國輝 | 100 |
| | 中國工業化的進程、問題與出路 / 郭克莎 | 121 |
| | 控制權作為企業家的激勵約束因素:理論分析及現實解釋意義 / 黃群慧 | 138 |
| |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配合:理論與實踐 / 李揚 | 150 |
| | Incentives in allocation of policy loans / Xinzhu Zhang | 164 |
| | 關於投入產出模型的比較靜態分析 / 曾力生 | 179 |
| | 影子工資率對農戶勞動供給水平的影響 / 都陽 | 187 |
| | 試論偃師商城小城的幾個問題 / 杜金鵬, 王學榮, 張良仁 | 199 |
| | 洪承疇長沙幕府與西南戰局 / 楊海英 | 208 |
| | 太平天國與咸同政局 / 朱東安 | 261 |
| | 章士釗《甲寅》時期自田主義政治思想評析 / 鄒小站 | 311 |
| | 論清末彩票 / 閔杰 | 356 |
| | 中世紀晚期和近代早期歐洲的寡婦改嫁 / 俞金堯 | 395 |
| | 美國農業勞動力方向城市轉移的特點 / 黃柯可 | 412 |
| | 五代十國的轄區設治與軍事戍防 / 林榮貴 | 425 |
| | 文學理論現代性問題 / 錢中文 | 452 |
| | 文化研究:後一後結構主義時代的來臨 / 陳曉明 | 494 |
| | 現代性論爭中的民間文學 / 呂微 | 530 |
| | 乾嘉時期文藝學的格局 / 錢競 | 545 |
| 第4屆下冊 | |
| | 書寫才料與中印文學傳統 / 黃寶生 | 561 |
| | 愛德華・薩伊德的《東方學》和後殖民理論 / 陸建德 | 569 |
| | 試論漢語動態助詞的形成過程 / 曹廣順 | 591 |
| | 詞的意義、結構的意義與詞典釋義 / 譚景春 | 604 |
| | 從仁的四個層面看普遍倫理的可能性 / 蒙培元 | 621 |
| | 法治是什麼? / 夏勇 | 635 |
| | 因特網上的犯罪及其遏制 / 屈學武 | 668 |
| | 物權法基本範疇及主要制度的反思 / 孫憲忠 | 696 |
| | 西夏唐卡中的雙身圖像內容與年代分析 / 謝繼勝 | 725 |
| | 資源與交換-中國單位組織中的依賴性結構 / 李漢林, 李路路 | 766 |
| | 國際經濟規則與企業競爭方式的變化 / 李向陽 | 794 |
| | 平涉主義及相關理論問題 / 李少軍 | 806 |
| | 經濟全球化與國家主權的讓渡和維護 / 王金存 | 825 |
| | 中俄戰略伙伴關係及其美國因素 / 李靜杰 | 835 |
| | 俄羅斯經濟轉軌評析 / 許新 | 853 |
| | 伯克、盧梭與法國大革命 / 陳志瑞 | 865 |
| | 論歐洲聯盟的社會政策 / 田德文 | 879 |
| | 非洲大湖地區國家關係演變探析 / 吳增田 | 892 |
| | 綜合安全觀及對我國安全的思考 / 張蘊嶺 | 902 |
| | 論美國強盛之道 / 資中筠 | 921 |
| | "美國例外論"與美國外交政策傳統 / 周琪 | 962 |
| | 日本新時期國家安全戰略特徵淺析 / 張進山 | 980 |
| | 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獲獎論文一覽表 | 994 |
| 第5屆上冊 | |
| | 希臘哲學從宇宙論到倫理學的過渡 / 葉秀山 | 1 |
| | 人文發展分析的概念構架與經驗數據 / 潘家華 | 29 |
| | 農地分配中的性別平等問題 / 朱玲 | 47 |
| | 中國城市中的三種貧困類型 / 李實, John Knight | 62 |
| | 我國經濟增長過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進 / 史丹 | 81 |
| | 工業化與城市化關係的經濟學分析 / 郭克莎 | 94 |
| | 透過明初徽州一樁訟案窺探三個家庭的內部結構及其相互關係 / 周紹泉 | 112 |
| | 論文學藝術評價的文化性與國際性 / 高建平 | 131 |
| | Traditional nuosu origin narratives: a case study of ritualized epos in bimo incantation scriptures / Bamo Qubumo | 143 |
| | Chinese prosody and prosodic labeling of spontaneous speech / Li Aijun | 174 |
| | 契丹大字中若干官名和地名之解讀 / 劉鳳翥 | 194 |
| | 中國社會發展的時空結構 / 景天魁 | 204 |
| | 中國經濟走勢分析(1998-2002) / 劉樹成, 汪利娜, 常欣 | 224 |
| | 中國就業發展新論 / 王誠 | 238 |
| | 中國能成為世界的工廠嗎? / 呂政 | 254 |
| | 產權明晰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 陳佳貴 | 260 |
| | 中國特色的小額信貸 / 任常青, 朴之水 | 265 |
| | 中國農村市場進程中的農民合作組織研究 / 苑鵬 | 288 |
| | 商業銀行制度與投資基金制度:一個比較框架 / 何德旭 | 304 |
| | 調整稅制結構,激活社會投資 推動國企改革,促進經濟增長 / 楊之剛 | 320 |
| | 中國貨幣市場:理論與實踐 / 李揚, 彭興韻 | 333 |
| | 中國貧果農村的食物需求與營養彈性 / 張車偉, 蔡昉 | 349 |
| | Pig domestication in ancient China / Yuan Jing, Rowan K. Flad | 368 |
| | 夏商周斷代工程中碳十四年代框架 / 仇士華, 蔡蓮珍 | 384 |
| | 豆盧氏世系及其漢化 / 姜波 | 400 |
| 第5屆下冊 | |
| | 舊本《老乞大》書後 / 陳高華 | 437 |
| | 睡虎地秦簡《日书》"龍"字試釋 / 劉樂賢 | 447 |
| | 衰落期的炮艦與外交 / 王建朗 | 458 |
| | 童心剖詩 / 陳眾議 | 484 |
| | "認同"還是虛構? / 盛寧 | 498 |
| | 人文主義二三事 / 呂大年 | 517 |
| | 施事角色的語用屬性 / 張伯江 | 537 |
| | 明《初刻南藏》研究 / 何梅 | 556 |
| | 日本民法編纂及學說繼受的歷史 / 渠濤 | 582 |
| | 政治文明:涵義、待徵與戰略目標 / 鄭慧 | 627 |
| | 論藏緬語族中的羌語文語言 / 孫宏開 | 646 |
| | 巨變:村落的終結 / 李培林 | 672 |
| | 制度規範行為 / 李漢林, 渠敬東 | 690 |
| |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金融結構、資本結構和經濟增長 / 孫杰 | 723 |
| | M2/GDP的動態增長路徑 / 余永定 | 737 |
| | 強控制、模式功效遞減規律和危機 / 邢廣程 | 754 |
| |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國家利益 / 裘元倫 | 767 |
| | 福利國家向何處去 / 周弘 | 786 |
| | 非洲聯盟:理想與現實 / 楊立華 | 815 |
| | 非洲發展問題的文化反思 / 張宏明 | 826 |
| | 級差地租與歐佩克市場戰略 / 楊光 | 637 |
| | 試析麥加商道狀況與伊斯蘭教興起諸問題 / 王林聰 | 847 |
| | 國家安全環境的系統理論 / 唐世平 | 860 |
| | 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獲獎論文一覽表 | 8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