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主畫面 | 輔助說明 | 重新查詢 | English Mode
|
中研院圖書館首頁
|
館藏地 | 索書號 | 處理狀態 | OPAC 訊息 | 條碼 |
---|---|---|---|---|
近史所郭廷以圖書館 | 801.5607 448 | 在架上 | 30550112328453 | |
文哲所 | 811.7 8745-3 | 尋找中 | 30580002646706 |
對幾個譯學理論問題的認識 / 楊自儉 | 1 | |||||
從"文章正軌"看中西譯論的不同傳統 / 潘文國 | 13 | |||||
中國傳統譯論話語體系建立中的關聯性問題 / 劉華文 | 24 | |||||
邏輯悖論之于中國譯學建設的意義 / 張思潔 | 36 | |||||
在結構與解構之間--重新審視中國傳統譯論的理論建構價值 / 魏向清 | 47 | |||||
中國傳統譯論系統觀 / 賈正傳 | 58 | |||||
試論翻譯的倫理性 / 吳志杰 | 75 | |||||
傅雷與霍姆斯面對面--在中西互鑒中走向翻譯標準的解構與重建 / 王洪濤 | 89 | |||||
西學漢譯的本質特征 / 孫迎春 | 100 | |||||
回眸近10年中國譯界學者之研究 / 肖輝 | 116 | |||||
Logic的中國因緣及其意義重構 / 高聖兵 | 130 | |||||
試析我國古代佛經翻譯中的主體性意識 / 尹富林, 張志芳 | 145 | |||||
傳教士典籍翻譯與歐洲漢學 / 王琰 | 155 | |||||
嚴復的中西文化觀及其翻譯話語生成機制 / 韓江洪 | 162 | |||||
世紀回眸:梁啟超與豪杰譯 / 蔣林 | 162 | |||||
魯迅"硬譯"論的旅行:歷史轉移與啟示 / 于德英 | 191 | |||||
胡適對梁實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影響 / 嚴曉江 | 202 | |||||
論趙元任的翻譯觀 / 戎林海 | 211 | |||||
翻譯與創作的融通:以林語堂的雙重身份為例 / 郝麗萍 | 223 | |||||
新時期三家外國文學期刊的英美文學譯介 / 孫會軍 | 232 | |||||
對翻譯轉換范式的思考--謙論翻譯的學科特性 / 姜秋霞 | 244 | |||||
翻譯學的動態開放性簡論 / 黃振定 | 258 | |||||
論翻譯批評理論的研究框架--兼論兩部翻譯批評著作 / 文軍 | 268 | |||||
論翻譯標準對譯者主體的規約 / 辛紅娟, 宋丹 | 280 | |||||
論讀者接受與翻譯手段之關係 / 周紅民 | 290 | |||||
翻譯研究的美學途徑 / 歐陽燕 | 304 | |||||
政治文化對微觀翻譯選擇的制約 / 范祥濤 | 312 | |||||
文化基因的慣性力量與美國華裔文學作品的翻譯--兼評-喜福會》新舊兩譯本的中華文化翻譯 / 張淑文 | 323 | |||||
一種新的"回譯"現象--從Moment in Peking到-京華煙雲》 / 葛校琴 | 334 | |||||
傅譯-約翰.克利斯朵夫》的經典化之旅--評-翻譯文學經典的影響與接受》 / 鄭慶珠 | 345 | |||||
誰來向國外譯介中國作品 / 叢滋杭 | 353 | |||||
典籍英譯:文化翻譯觀下的異化策略與中國英語 / 徐珺, 霍躍紅 | 365 | |||||
中國現當代小說的英譯和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 鄭貞 | 377 | |||||
西方翻譯研究語境化思潮述評 / 彭利元 | 390 | |||||
語言個性與翻譯 / 高健 | 406 | |||||
論翻譯中的"言,象,意" / 王斌 | 417 | |||||
都是形式惹的禍:沙士比亞十四行詩漢譯可行性研究 / 羅益民 | 428 | |||||
值->里->表:譯語表達機制:小句中樞全譯說研究之一 / 黃忠廉 | 438 | |||||
漢英翻譯中名詞詞組的概念整合特征 / 徐黎 | 459 | |||||
漢英翻譯教學中的英文思維與英文寫作意識培養 / 秦文華 | 472 | |||||
翻譯的兩條根本原理與翻譯教學 / 葉榮鼎 | 480 | |||||
論我國英漢學習詞典例證翻譯中幾個需要改進的方面 / 馮春波, 王鳳霞 | 490 |
|
主畫面 | 輔助說明 | English Mod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