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主畫面 | 輔助說明 | 重新查詢 | English Mode
|
中研院圖書館首頁
|
館藏地 | 索書號 | 處理狀態 | OPAC 訊息 | 條碼 |
---|---|---|---|---|
文哲所 | 238.225 8633-2 | 在架上 | 30580002372253 | |
近史所郭廷以圖書館 | 928.325 633 | 在架上 | 30550112173172 | |
人社中心 | 683.25 4604 | 在架上 | 30560300908867 |
道家道教思想與武當道教研究 | ||||||
"樓觀派"與武當山 / 饒春球, 李峻 | 3 | |||||
荊楚道教論綱 / 喻斌 | 7 | |||||
漢水文化鳥瞰:關於武當文化背景的思考 / 楊洪林 | 29 | |||||
曹植與道家思想 / 羅耀松 | 49 | |||||
"狂"與"道" / 饒春球 | 58 | |||||
淺談武當道派及其修煉術 / 譚大江 | 67 | |||||
論陳摶在武當道教思想文化中的歷史地位及貢獻:兼論武當道教思想文化的理論內蘊 / 楊洪林 | 90 | |||||
張三豐內丹思想溯源 / 饒春球 | 100 | |||||
道教的生態觀與可持續發展簡析 / 王道國 | 103 | |||||
袁宏道詩文的風格美與老,莊思想 / 郭順玉 | 112 | |||||
試論武當道教文化的特質 / 郭順玉 | 124 | |||||
武當道教倫理思想初論 / 張明義 | 135 | |||||
略論武當文化內涵及特徵 / 羅耀松, 楊賢玉 | 141 | |||||
武當道教養生文化的表現特性 / 甘毅臻 | 147 | |||||
武當山道教對聯文化探索 / 郭旭陽 | 153 | |||||
武當山歷史與文化研究 | ||||||
武當沿革 / 歲本立 | 173 | |||||
古老神奇的武當山:武當山概述及其有關問題的討論 / 饒春球 | 193 | |||||
武當縣考 / 張華鵬 | 202 | |||||
屈原武當滄浪之行考 / 楊洪林 | 209 | |||||
歷代名人與武當 / 饒春球, 羅耀松 | 219 | |||||
明清時期武當觀經濟收入初探 / 楊立剛 | 231 | |||||
武當山早期佛教活動探佚 / 喻斌 | 239 | |||||
元明正一天師與武當道 / 楊立志 | 250 | |||||
抗戰初期鄂西北"小延安"的興衰論述 / 孟憲傑 | 266 | |||||
輝煌的壯舉 歷史的豐碑:武當山紫霄大殿的修繕 / 趙本新 | 280 | |||||
略述武當山在民主革命中的歷史地位 / 孟憲杰 | 285 | |||||
天柱峰巔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碑 / 張華鵬 | 293 | |||||
明成祖與武當山真武大帝 / 楊洪林 | 295 | |||||
文化與歷史的對話:論北宋文人與武當山的關係 / 羅耀松 | 304 | |||||
三山滴血派與武當清微派 / 楊立志 | 317 | |||||
明代武當山的駐軍制度初探 / 李程 | 324 | |||||
徐本善與武當道教 / 王洪軍 | 332 | |||||
武當山建築與考古研究 | ||||||
明成祖大修武當道宮述論 / 楊立志 | 343 | |||||
武當山明代以前的建築 / 劉洪耀 | 358 | |||||
玄武肖像初探 / 饒春球 | 373 | |||||
武當文物與考古 / 饒春球 | 381 | |||||
武當山古見譜鑑賞 / 李峻 | 390 | |||||
武當山古代建築的修葺 / 張華鵬 | 394 | |||||
沈入庫底的淨樂,迎恩宮 / 饒春球 | 407 | |||||
武當山道教建築英文譯名初探 / 程仕義, 朱賓忠 | 410 | |||||
以形馭神 天人合一:試論武當道教建築的藝術美 / 饒春球 | 419 | |||||
馱武當山古碑者不是龜 / 王德山 | 422 | |||||
武當道教文化研究索引 / 楊世泉 | 423 | |||||
武當山近50年考古新發現 / 饒春球, 李峻 | 442 | |||||
論道教"自然無為"與中國建築的藝術美 / 饒春球 | 465 | |||||
明成祖"北建京城,南修武當"的戰略思想 / 趙本新 | 474 | |||||
武當山水文學與道教文學研究 | ||||||
武當山古代詩歌選助補正 / 楊立志 | 487 | |||||
袁中郎的武當詩 / 齊地 | 492 | |||||
譚元春<<游玄岳記>>簡注 / 楊立志 | 495 | |||||
寫武當山水 抒二袁性靈:論袁宏道,袁中道的武當之遊 / 郭順玉 | 505 | |||||
從<<游玄岳記>>看譚元春的山水欣賞理論 / 郭順玉 | 521 | |||||
浩歌一曲讚南岩:析唐呂洞賓<<題太和山>> / 郭順玉 | 529 | |||||
明代宦官詠武當山詩考釋 / 楊立志 | 353 | |||||
<<武當遊記譯注>>序 / 程明安, 饒春球 | 544 | |||||
<<武當山遊記>>文字異同說略 / 程明安 | 548 | |||||
金庸筆下的武當山 / 劉靜 | 568 | |||||
武當賦 / 黃國雄 | 574 | |||||
清辭麗句頌名山 / 喻斌 | 576 | |||||
情擎意新<<武當賦>> / 范國強 | 579 | |||||
妙筆寫山泉 深情見精神:黃國雄先生<<武當賦賞析>> / 鐘聲 | 582 | |||||
會萬古之精華 斂 一山之風月:元<<武當總真集>>的道教文學價值 / 郭順玉 | 585 | |||||
武當詩歌文獻述略之一:<<武當紀勝集>> / 楊世泉 | 585 | |||||
文化傳統的折射:宋代社會繁榮背景下的武當文化探源 / 羅耀松 | 605 | |||||
武當武術與民間文化研究 | ||||||
武當山"七星樹"的傳說補遺 / 饒春球 | 623 | |||||
武當山喪葬習俗談 / 張明義 | 626 | |||||
武當武術創編來源之我見 / 甘毅臻 | 638 | |||||
武當武術詞語英語番譯方法初探 / 楊賢玉 | 643 | |||||
武當山的"朝山會" / 石金漢 | 651 | |||||
伍家溝民間故事與數字"三" / 周進芳 | 653 | |||||
烏鴉與武當武術 / 甘毅臻 | 661 | |||||
一顆璀燦的民間文化珍珠:呂家河"武當民歌村"概說 / 李征康 | 665 | |||||
民歌村六奇:湖北武當民歌村考察紀實 / 蒲亨強 | 674 | |||||
武當山呂家河一帶的民歌在歷史學和語言文學中的價值 / 王一軍 | 683 | |||||
論武當山武術中的玄武 / 劉守華 | 698 | |||||
談武當山牧童戰歌 / 李征康 | 705 | |||||
武當山旅遊與其他 | ||||||
道藏分類初探(三洞部分) / 楊世泉 | 715 | |||||
<<武當道教史略>>簡評 / 山田俊 | 729 | |||||
武當山植被資源的分布 / 饒春球 | 734 | |||||
啖蔗法的遊認術 / 饒春球 | 744 | |||||
武當山旅遊發展對策研究 / 翼群風 | 749 | |||||
武當山的歷史人文旅遊資源探析 / 李程 | 760 | |||||
加快發展武當山旅遊業的思路及對策 / 廖兆光 | 767 |
|
主畫面 | 輔助說明 | English Mod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