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主畫面 | 輔助說明 | 重新查詢 | English Mode
|
中研院圖書館首頁
|
|
|
館藏地 | 索書號 | 處理狀態 | OPAC 訊息 | 條碼 |
---|---|---|---|---|
近史所郭廷以圖書館 | 988.323 296 | 到期 01-21-22 | 30550112803521 |
傅斯年圖書館 正考慮訂購 1 本. |
在“政治精英與近代中國”國際學術討論會上的開幕詞 / 張海鵬 | 1 | |||||
“政治精英與近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詞 / 姜濤 | 3 | |||||
近代中國新興技術精英:工程師的培養及其政治表現,1866-1912 / 巴斯蒂.布律吉埃爾 | 5 | |||||
同治初年中國政治精英的“敬陳管見” / 菊池秀明 | 25 | |||||
王韜與中西之道--淺論王韜的大同論 / 倉田明子 | 39 | |||||
私情與公意:晚清軍費協濟運作的實態--以曾胡私函為中心的考察 / 劉增合 | 50 | |||||
曾李交誼與晚清政局 / 馬平安 | 69 | |||||
特殊的漕運總督--吳棠 / 顧建娣 | 81 | |||||
張之洞的別敬與禮單 / 茅海建 | 94 | |||||
戊戌前朝野的官制議論與考察 / 關曉紅 | 120 | |||||
何啟、胡禮垣民權思想探源 / 張禮恒 | 134 | |||||
從朝野反響看翁同穌開缺前的政治傾向 / 馬忠文 | 144 | |||||
常熟翁氏與湘鄉曾氏之恩怨 / 朱育禮, 朱汝稷 | 158 | |||||
甲午戰後盛宣懷、張之洞政治交易說之辨正 / 朱滸 | 170 | |||||
王爺紛爭與義和團戰爭起源 / 馬勇 | 181 | |||||
端方:晚清一個滿族官員的民族主義及其政治取向 / 遲雲飛 | 195 | |||||
張人駿與江蘇諮議局 / 李細珠 | 207 | |||||
時代弄潮兒:袁世凱與清末社會變革 / 張華騰 | 228 | |||||
職守與無常:從“清末三霖”的境遇看言官制度的悖論 / 廖大偉, 徐勇 | 247 | |||||
愛新覺羅•良弼:王朝末期精英的悲劇 / 阿部由美子 | 266 | |||||
編輯各方致孫中山函電與人物研究的取徑 / 桑兵 | 277 | |||||
孫中山與福建人 / 高紅霞 | 283 | |||||
孫中山與陶成章的恩怨是非 / 謝一彪 | 291 | |||||
魯迅與秋瑾:先行兩步還是先行三步? / 姜濤 | 305 | |||||
1911年的汪精衛、楊度與國事共濟會 / 金衡鐘 | 313 | |||||
辛亥革命前後的安格聯 / 任智勇 | 324 | |||||
政治符號:辛亥革命與近代國共關係 / 夏衛東 | 337 | |||||
民國初期的知識份子及其活動(1912-1928) / 張玉法 | 355 | |||||
浙商精英與民國上海慈善述論 / 陶水木 | 374 | |||||
民國初年廣東的新興政治精英與民主政權建設 / 何文平 | 397 | |||||
摹仿與改造:《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新論 / 張學繼 | 414 | |||||
憲政之路:梁啟超的“政體進化論”思想 / 謝放 | 433 | |||||
楊度與袁世凱 / 左玉河 | 446 | |||||
“陸榮廷天地會組織”和舊桂系軍閥--以口述資料為主 / 李平秀 | 465 | |||||
傅秉常與1943年四國宣言的簽署 / 張力 | 485 | |||||
余日章國民外交之研究 / 王成勉 | 499 | |||||
《費唐報告》的命運 / 王敏 | 514 | |||||
林可勝與抗日戰爭初期民國政府的醫療準備 / 施彥, 黃賢強 | 538 | |||||
萱野長知與居正的交往初探 / 袁晨 | 551 | |||||
修身與治國:蔣介石的省克生活 / 黃克武 | 565 | |||||
傳媒眼中的蔣介石第一次下野與複職--以《大公報》報導與評論為中心 / 陳紅民, 曹明臣 | 581 | |||||
批判與辯護:胡適與《中國評論週報》的一段衝突 / 趙立彬 | 598 | |||||
“我的外國朋友胡適之”--北大英文系早期外教與胡適交遊考(1917-1926年) / 邱志紅 | 613 | |||||
“党國元老”、學界派系與校園政治--中央大學首任校長張乃燕辭職事件述論(1928-1930年) / 蔣寶麟 | 633 | |||||
南京國民政府的技術官僚:以曾養甫與交通建設為中心 / 丁賢勇 | 650 | |||||
丁文江:一個自然科學家的政治踐履及困惑 / 周祖文 | 661 | |||||
略論黃炎培為人處世之道 / 熊月之 | 679 | |||||
醒獅派“國家至上”思想的西學來源--兼論國家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特徵 / 鄭大華, 曾科 | 691 | |||||
蔡元培:中國現代文化的奠基者 / 崔志海 | 703 | |||||
王國維史學思想的西學底蘊 / 劉俐娜 | 716 | |||||
習俗與迷信:從民國溫江縣檔案看政府對民間信仰的控制 / 李德英 | 734 | |||||
後記 / 崔志海 | 754 |
|
主畫面 | 輔助說明 | English Mod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