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主畫面 | 輔助說明 | 重新查詢 | English Mode
|
中研院圖書館首頁
|
|
|
館藏地 | 索書號 | 處理狀態 | OPAC 訊息 | 條碼 |
---|---|---|---|---|
民族所圖書館 | C 541.26207 5511 2006 | 在架上 | 30520011013621 | |
近史所郭廷以圖書館 | 361.207 457 | 在架上 | 30550112129653 | |
人社中心 | 541.26207 5511 | 在架上 | 30560300799506 |
"西化"VS"中化":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一個拂之不去的悖論 / 俞可平 | 11 | |||||
邊緣正義:馬克思主義的罷權理論及其在當今全球化時代的意義 / 陳維剛 | 47 | |||||
在哲學與人類學之間:關於儒家經驗的近代哲學命運的思考 / 杜瑞樂 | 63 | |||||
"以對方為重":梁漱溟的儒家倫理觀 / 陳來 | 88 | |||||
理學的基本形態、現實形泰和可能形態:對理學的歷史作用和現實意義的思考 / 廖可斌 | 109 | |||||
家國同構與政教合一:論儒家政治傳統與民主政治之異質性 / 石元康 | 125 | |||||
老子之"自然"的古典與現代解讀 / 劉笑敢 | 142 | |||||
個人認同與人格境界 / 劉東 | 157 | |||||
啟蒙思想的內在歧路 / 許紀霖 | 164 | |||||
關於當代"魯迅論爭"的意識形態背景及魯迅精神之現實意義的思考 / 鐘雪萍 | 196 | |||||
獨特的超越:鄧小平時代的中國對毛澤東時代的中國 / 龔育之 | 212 | |||||
鄧小平的歷史地位和他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為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而作 / 冷溶 | 223 | |||||
評論:革命傳統文化對改革時期現代性構想的影響 / 曹天予 | 232 | |||||
"一而三","三而一":從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歷史階段的互動略論"文化大革命"對中國現代性具有的文化資源 / 唐少杰 | 234 | |||||
中國社會轉型與兩種現代性 / 高力克 | 247 | |||||
中國革命與中華民族的自我認同 / 林春 | 254 | |||||
進步論"中國文化復興的緊箍咒 / 河清 | 261 | |||||
論戲劇能動性:在全球化時代中對中國藝術傳統的重新再思考 / 顏海平 | 270 | |||||
"孽債"、大眾傳媒與外來妹的上海故事:關於電視紀錄片<毛毛告狀> / 呂新雨 | 299 | |||||
冷戰後帝國審美心態與中國民族國家的自我想像 / 王斑 | 325 | |||||
現代藝術、現代衝突、現代工人:中國發展時代中的馬克思 / 伯曼 | 342 |
|
主畫面 | 輔助說明 | English Mod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