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作個負責的考古學家 / 連照美 | |
| | 埔里平仔頂遺址的史前建築結構 / 劉克竑, 何傳坤 | |
| | 台灣溪南平原大湖至蔦松文化的變遷初論 / 顏廷伃 | |
| | 台中市中興大學(頂橋仔)遺址試掘報告 / 郭素秋 | |
| | 試析南島人群中的東亞大陸要素:以河姆渡、台灣與美拉尼西亞為例 / 吳意琳 | |
| | 台南市水交社清代墓葬群的發現與研究 / 盧泰康, 李匡悌 | |
| | 台南市水交社清代墓葬出土人骨的病理觀察 / 邱宏霖, 盧泰康, 李匡悌 | |
| | 台灣青花瓷的誕生 : 兼論台灣出土型紙繪飾印花青花瓷問題 / 王淑津 | |
| | 台北機器局發掘概報 / 劉俊昱, 劉益昌 | |
| | 植物園遺址近現代窯址發掘簡報 / 坂井隆, 劉俊昱, 劉益昌 | |
| | 史前陶器燒製技術之初步研究:以台中市公兼兒六號基地出土陶片為例 / 楊小青, 屈慧麗, 羅清華 | |
| | 陶土與摻和料的考古學實驗研究初探 / 邱斯嘉, 陳以琳 | |
| | 台灣北部地區訊塘埔文化塗紅陶器的拉曼分析研究 / 劉瑩三, 劉益昌 | |
| | 研發與創新:論南科園區出土大奔坑文化的陶器叢集 / 李匡悌, 臧振華, 朱正宜 | |
| | 南關里東遺址出土人骨研究初步報告 / 陳淑倬, 邱鴻霖, 臧振華, 李匡悌, 朱正宜 | |
| | 2009年南科考古工作:柑港遺址搶救發掘初步報告 / 臧振華, 李匡悌, 朱正宜, 陳俊男 | |
| | 福建地区水下考古新发现及相关问题 / 栗建安 | |
| | 西沙群岛华光礁一号沉船遗址发掘收获 / 羊泽林 | |
| | 台灣水下考古發展的現況、問題與展望 / 臧振華, 黃漢彰 | |
| | 試論手持式GPS應用在水下考古調查的可能性 / 陸泰龍 | |
| | 台灣東部出土灰黑陶的初步討論與延伸觀察 / 劉益昌, 鍾國風 | |
| | 沙丘上的祭祀:長光遺址與城子埔遺址器物集成 / 葉美珍 | |
| | 從水璉遺址的研究思考阿美族民族考古學的可行性:以diwas祭壺為例 / 劉益昌, 鍾國風 | |
| | 史前館南科的籌建與挑戰 / 傅鳳琴, 林志興 | |
| | 台灣考古學與遺址博物館 / 何傳坤 | |
| | 活化舊市區的社區博物館:活在遺址上的花蓮考古展經驗 / 胡正恆, 林子晴 | |
| | 台南縣麻豆鎮前班遺址考古試掘簡報 / 劉益昌, 顏廷伃 | |
| | 昆明羊甫頭墓地陪葬品之空間群聚分析 / 張齡方, 陳伯楨, 張智傑 | |
| | 台中市12期重劃區公兼兒六基地的考古發現 / 屈慧麗, 何傳坤, 趙啟明 | |
| | From the Age of Red to the Age of Black:chronological study of the pottery from the late neolithic to the iron age in the lal-lo shell-midden site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cagayan river, northern luzon / Kazuhiko Tanaka | |